首页 理论教育 目标成本控制的指标及调整事项

目标成本控制的指标及调整事项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成本可分为直接材料、工资和可控费用三部分,对各责任部门分别考核。目标成本指标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更换,但为维护各责任单位的利益,保持其主动参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各单位的成本考核指标还可设立调整事项,对因外界不可抗拒力给责任单位目标成本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整。

目标成本控制的指标及调整事项

目标成本首先是行业成本,目标成本还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它是汇合企业、生产、销售各环节信息,通过精确的调查、专业的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基本上排除了管理失误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合理因素,是一种应该或必须发生的成本。目标成本可分为直接材料、工资和可控费用三部分,对各责任部门分别考核。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的目标成本可视为目标变动成本,它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单位商品的消耗材料成本,它包括合理的消耗损失。对于具有连续性生产的商品化企业,前道工序生产的商品可能是后道工序的生产原料,所以要逐步制定每个商品的目标变动成本。消耗材料的价格可以是下一季度原料的预计进料成本,也可以是上一道工序商品的内部结算成本。

2.工资(www.xing528.com)

作为一种分配杠杆,工资最能有效地增强生产者的责任意识,调动他们节能降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上习惯把工资分为直接人工、检修人工和管理人工,但它不能直接反映由于降低成本、节能降耗而获取的利益。针对部分企业“重产量轻成本”的传统思维,可以把传统的工资划分为产量工资和成本工资两大块,及时根据其变动成本和可控制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联动考核,使员工直接感受到由于节约成本而带来的效益,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

3.可控费用

在车间制造费用中剔除折旧、大修、保险等不能控制的费用部分,剩余部分称为可控费用,它由维修费用、材料消耗、工具劳保等部分组成,因其具有可以操纵控制的特征,也是责任单位完善管理、节能降耗的潜力挖掘点。对于这一指标,财务部门应跟踪分析,及时调整。目标成本指标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更换,但为维护各责任单位的利益,保持其主动参与目标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各单位的成本考核指标还可设立调整事项,对因外界不可抗拒力给责任单位目标成本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