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及其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及其影响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包括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等性质变化。此外,大多数不施用钙及微肥,导致土壤大量元素偏高,而微量元素相对缺乏,造成养分不均衡,易出现生理障碍。土壤发生盐渍化,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使作物吸水困难,根系生长不良,作物抗逆性减弱,病菌侵袭引起猝倒或青枯死苗。

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及其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包括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等性质变化。随着作物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变差(吴凤芝等,1998),养分供应失衡(Horton T R et al,2000),土壤趋于酸化,导致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受到抑制(王梓等,2017),造成严重的病虫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使得作物抗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施肥中普遍重氮、磷肥而轻钾肥,导致作物发生缺钾症,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此外,大多数不施用钙及微肥,导致土壤大量元素偏高,而微量元素相对缺乏,造成养分不均衡,易出现生理障碍(吴凤芝等,2000)。连作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铜、铁和锰含量增加,而有效钙、镁、硅、硼等元素则出现亏缺,从而使作物体内各种养分比例失调而出现生理和功能障碍(韩晓增等,2002;王柳等,2003)。如黄瓜连作后土壤中磷过剩,钾则消耗过多,造成养分不平衡(吕卫光等,2006),引发黄瓜缺钾症,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长期连作胡椒,土壤钙、镁含量显著降低,而钙、镁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密切相关(李志刚等,2017)。(www.xing528.com)

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农田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存在酸化现象,同时土壤的缓冲性能也在降低,这主要与氮肥或生理酸性化肥过量施用有关(何文寿,2004)。土壤发生盐渍化,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使作物吸水困难,根系生长不良,作物抗逆性减弱,病菌侵袭引起猝倒或青枯死苗。韩翠莲等研究表明,随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韩翠莲等,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