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扶贫脱贫:规划产业、建档立卡、社保政策全方位帮扶

精准扶贫脱贫:规划产业、建档立卡、社保政策全方位帮扶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①抓好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约5000万人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

精准扶贫脱贫:规划产业、建档立卡、社保政策全方位帮扶

一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①抓好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约5000万人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②健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③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

三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等。

四是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等。

六是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等。(www.xing528.com)

七是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八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九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等。

十是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翔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