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受制约,生态环保待提升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受制约,生态环保待提升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自然因素导致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偏低、修复能力偏弱是其生态的基本特征。而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甘肃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甘肃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受制约,生态环保待提升

近年来,甘肃省加快环保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力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前期部分地区生态破坏严重,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工业生产呈现高消耗、高排放的特征,制约着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总体脆弱。甘肃省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自然因素导致了生态环境承载力偏低、修复能力偏弱是其生态的基本特征。而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甘肃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由于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破坏了生态植被,导致甘肃省土地沙漠化严重,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沙尘暴危害加剧,水体、湿地和植被明显减少,急需重点治理。

二是区域自然生态系统问题突出。甘肃省多地都面临着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的艰巨任务。北部地区有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沙尘暴策源区分布,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祁连山地区近年非法采矿、水电开发等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环境质量减退,山区冰川萎缩,植被与湿地系统遭到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减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甘南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滥采滥伐、超载过牧等原因导致湿地面积锐减,天然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www.xing528.com)

三是环境质量总体不高。一方面,大气、水、土壤污染形势严峻。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级城市中排名第5位,远高于全国水平,也高于大多数西部省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等造成水环境污染;耕地保护欠缺、保护不当或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排污高、能耗高,呈现出粗放发展特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2016年甘肃省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居全国第16位,处于中游水平;单位GDP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单位GDP电力消费量均在全国排名前10位。

四是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甘肃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重要经济区,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加之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开发日益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陇南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然而土地资源矛盾突出,地质灾害频繁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造成耕地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导致林草面积减少;陇东地区蕴含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稀缺,且大规模的能源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