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人馆驿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人馆驿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人馆驿题诗形成了自己的固有特色。比较一下元稹、白居易初仕时的新乐府与其题驿诗,就不难看出这种差别与变化。元稹、白居易、崔涯、张祜等风流文士,常题写的,正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之类短小艳丽的诗句。吴融、许浑、韩琮等人都有涉于艳情的馆驿诗。总结上文,唐人馆驿题诗的特点就是内容上不避平凡琐事,语言上浅俗明畅,表达上真率自然,效果上讲究赏心悦目,适合平民口味。

唐人馆驿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题驿诗要收到理想效果,就必须立意高,意思新,锻炼精,此外形式还须通俗小巧,适宜传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人馆驿题诗形成了自己的固有特色。首先,在形式上,一般选择体制小巧、风调天然、易于记诵的绝句,很少使用律诗、古体。如李益《题太原落漠驿西堠》:“征戍在桑乾,年年蓟北寒。殷勤驿西堠,此路到长安。”诗意浅显,接近口语,只要吟诵几遍便能记住,易于传播。另外,选择短章也是由于题诗处所的限制,馆驿的壁柱楹梁屏风,面积有限而留题者众,有限的空间不容许文人作长诗,况且作长篇耗时费力,而行客常行色匆匆,无暇寻章觅句,故多取短章,一挥而就,这样更适合行旅生活要求。白居易《题诗屏风绝句序》说他题写元稹的诗,就专择“律句中短小丽绝者”,即声情优美的律体诗而非古拙的长调,“短小”正是指体制短小。其次,语言浅俗,接近口语。如李和风《题敬爱诗后》:“高塘不是这高塘,淮畔荆南各一方。若向此方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嘲笑对方无知,而以口语入诗,绝去了文人诗的典重,效果既很显著,也易记诵。较之于其他题材,题驿诗大都不用典,大概作者也明白,诗过于典雅晦涩妨碍理解,难以记诵。再次,内容俗艳,接近大众。前举众多题驿诗,着力表达的仍是普通人的俗世情怀。而内容情调的转换,又是因为创作主体生活环境的转换与创作心态的转变。在朝的京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离京远宦,底层文士本身就地位寒微,与政治天然地有着距离。正是这种疏离感与距离感使得那些本来有政治热情的诗人贴近社会底层,具有平民心态。创作立场与心态既由官方而转至民间,态度亦由严肃、高尚、不苟言笑而变为任情放达,因而其诗可以俗而且艳。比较一下元稹、白居易初仕时的新乐府与其题驿诗,就不难看出这种差别与变化。中晚唐时期题驿诗媚俗写情倾向的形成,与诗人身份地位心态的上述变化不无关联。元稹、白居易、崔涯、张祜等风流文士,常题写的,正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之类短小艳丽的诗句。吴融、许浑、韩琮等人都有涉于艳情的馆驿诗。前述《云溪友议》所录陆贞洞等十人十一首《和三乡诗》,有七首偏离了原诗的悲情主题而涉于艳情,以“云雨”、“苎萝遇”、“宋玉东邻”等词来表达对若耶女子的爱慕,格调虽不免庸俗,却很能反映中晚唐馆驿题诗中日益明显的写情倾向。

总结上文,唐人馆驿题诗的特点就是内容上不避平凡琐事,语言上浅俗明畅,表达上真率自然,效果上讲究赏心悦目,适合平民口味。正是这些特色,使之成为唐代社会流行的一种颇具生命力的创作方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