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求生产与科技的最佳结合,开启联营渠道,创造辉煌成果

寻求生产与科技的最佳结合,开启联营渠道,创造辉煌成果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对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的调查,明确不开通联营渠道,只能匍匐而行;不长上科技的翅膀,难以搏击长空。通过寻求生产与科技的最佳结合,才迎来了辉煌的1988年,年产镜头达35万套,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产值近千万元,利税180余万元。与浙江大学联营五年多来,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正式命名为浙江大学余姚光电仪器总公司,到今年10月,我们决定以总公司为核心层,组建一个集团企业,开辟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联营渠道。

寻求生产与科技的最佳结合,开启联营渠道,创造辉煌成果

1984年初办厂时,我们全副家当仅有4间厂房、6万元资产,8名职工分批经过培训,初步掌握了一些操作技术,只能加工比较粗疏、简易的光学元件。根据对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的调查,明确不开通联营渠道,只能匍匐而行;不长上科技的翅膀,难以搏击长空。1986年,我们开始为天津相机公司配套生产东方S4型相机镜片、EF35型相机镜头,双方达成产销联营协议。1987年聘用江西光仪总厂的技术人员,采用“借鸡生蛋又孵小鸡”的办法,将原来的试制性工艺改为批量生产工艺,同时引进光学冷加工最佳参数,采用微粉精磨、高速抛光新工艺。接着,我们又加入了江西凤凰照相机集团、东方照相机集团,与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建立科技信息与产品开发协作,研制YZ-Ⅰ型、YZ-Ⅱ型“一步成像翻拍照相机”,这在当时曾填补了国内空白。

通过寻求生产与科技的最佳结合,才迎来了辉煌的1988年,年产镜头达35万套,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产值近千万元,利税180余万元。正在这时,浙江大学光电技术开发公司来我们厂,他们当时需开拓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双方一拍即合,互补优势,组建外向型光学仪器生产联营体,很快形成了“你设计,我生产”的新格局,为出口创汇打下了基础。(www.xing528.com)

与浙江大学联营五年多来,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正式命名为浙江大学余姚光电仪器总公司,到今年10月,我们决定以总公司为核心层,组建一个集团企业,开辟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联营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