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扶贫模式——三卡分类带来的启示

创新扶贫模式——三卡分类带来的启示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市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三卡分类”、因户施策的实践创新,已成为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一个示范样本,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井冈山市的“三卡分类”识别流程,在坚持国家规定的识别程序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基层赋权,对乡村赋予了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和行动权,也给村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民主参与机会。

创新扶贫模式——三卡分类带来的启示

井冈山市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三卡分类”、因户施策的实践创新,已成为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一个示范样本,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三卡分类”、因户施策,提高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目标群体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到户到人,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井冈山市在贫困户统一建档立卡基础上,对在档在册贫困户进行再细化、再分类,实行“红卡、蓝卡、黄卡”细分,这体现了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改变了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或“一刀切”的传统做法。贫困户“三卡分类”,为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提供了依据,为因户因人施策奠定了基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机制。这一操作机制的创新和推行,提高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精准脱贫的实效性,为井冈山市在全国832个重点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三卡分类”、因户施策,为治理农村个性化多维贫困找到了一种有效路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农村贫困现象及贫困人口基本特征,已经由过去大面积区域性连片、高发生率的物质贫困,逐步转变为家庭个性化、分散型的多维贫困。实践证明,治理农村贫困家庭个性化多维贫困,仅靠市场“涓滴效应”不行,靠区域瞄准、大水漫灌等传统扶贫方式也不行。只能采取与家庭个性化多维贫困相对应的办法和举措,因户因人、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精准施策,方能取得好的扶贫效果。井冈山市创新提出的“三卡分类”、因户施策,正是针对本市农村贫困户个性化的“三因三缺”等多维贫困特征,找到了治理农村贫困的有效路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第三,“三卡分类”、因户施策,是促进赋权增能、完善乡村治理的有益探索。井冈山市的“三卡分类”识别流程,在坚持国家规定的识别程序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基层赋权,对乡村赋予了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和行动权,也给村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民主参与机会。例如,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投票和两次名单公示征求意见等,都体现了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和村民群众对村里大事决策的参与权、话语权。同时,让村组群众民主评议推荐贫困户,这本身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为,一个村组就是一个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村组里谁穷谁富,大家心中基本有数。又如,建立乡镇贫困识别仲裁制度,是井冈山市赋予乡村基层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民主决策机制和自主行动权利。乡镇贫困识别仲裁委员会成员的构成,体现了赋权后的基层民主决策。赋权本身是一种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提升参与者能力的过程,这对提高村民群众(包括贫困群众)的个人素质能力、增强自尊自信、改善乡村治理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www.xing528.com)

第四,“三卡分类”、因户施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可复制方案。井冈山市“三卡分类”、因户施策、率先“摘帽”的成功经验,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各地纷纷慕名来考察学习,复制推广井冈山经验。例如,江西省吉安市在全市范围内最先推广井冈山市“三卡”识别经验。又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学习借鉴井冈山“三卡”做法,依据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将贫困户按照红、蓝、黄“三色卡”分类管理。又如,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从2017年开始,在县、乡两级设立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仲裁委员会,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争议问题提供权威仲裁或认定。再如,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借鉴井冈山经验,从2018年开始在全县推行“户分三类”做法,依据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包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脱贫难易程度,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大类型六个档次,从而为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分类扶持奠定了基础。

【注释】

[1]本研究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2018—2019年承担的国务院扶贫办课题项目“中国县域脱贫攻坚研究——井冈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分研究成果,由作者在参与课题组实地调查基础上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