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民下乡计划带来的制度创新启示

市民下乡计划带来的制度创新启示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市民下乡计划实施的时间还不长,但其探索的经验尤为珍贵,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四)推进市民下乡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市民下乡向面上拓展、向纵深发展,要突破一些现有政策法规的束缚。

市民下乡计划带来的制度创新启示

尽管市民下乡计划实施的时间还不长,但其探索的经验尤为珍贵,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市民下乡前景广阔,应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不断演进变化,目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出现了新特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应地要有新思路武汉市市民下乡计划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是抓住了城乡资源互促互动互融的结合点,改变了过去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城市单方面向农村“输血”的发展路径,走共享双赢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其核心是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坚持市场化运作,将农村资源与城市新需求有效对接。全省有1089万农户,有1500多万人已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生活,农村农房空闲超过20%,而且我省地形多样、农村可挖掘利用的资源多,以生态为底色的“城边、路边、景边、湖边”都是市民下乡的理想之地、休闲之所。“十三五”期间,如果全省推动100万市民下乡,粗略估算可形成约4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其中:装修改造投入1000亿元、下乡市民个人消费1000亿元、房屋租金500亿元、带动其他消费500亿元、拉动乡村旅游消费1000亿元。

我省地域广阔,农村条件千差万别,应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模式。从全省面上来看,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抓“市民下乡”,选择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面上推广;另一方面抓“产村融合”,对于那些不是“城边、路边、景边、湖边”的地方、远离城区的偏远地方或纯农村地区,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紧密结合推进,使美丽宜居村庄有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周边有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坚持改革创新,总结推广好各地探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上必定能走出新的路子。

(二)市民下乡必须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在推进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始终坚持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集聚市场之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武汉市在推进市民下乡过程中,政府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制度设计、规划引导、政策制定、优化环境、提供服务、加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在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合理引导各种资源、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较好地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三)市民下乡必须与农村各类建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农村工作系统性、综合性强,需要统筹推进。蒋超良书记强调,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落实蒋超良书记的指示,核心是要用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来统筹谋划、推进工作,促进农村发展。武汉市推进市民下乡,不是搞“单打一”,而是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农村各类建设紧密结合,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改善提升农村硬件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增强对市民下乡的吸引力;通过推动市民下乡,促进农村建设效益的提高和整体面貌的改变。

(四)推进市民下乡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尤其要针对束缚发展的难点,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指导实践。推进市民下乡向面上拓展、向纵深发展,要突破一些现有政策法规的束缚。当前,要突破的一个重大难点,就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市民下乡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探索出台“宅基地所有权、农民房屋财产权、房屋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指导性意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汉经验”。

(调研组成员:钱远坤 章新国 李顺清 宋 伟 谭本忠 舒炎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