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跻身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与家乡情怀

跻身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与家乡情怀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士强,1957年出生于李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遮风雨”的贫困,在少年李士强的心里埋下终生难忘的印记,也铸就了不向贫困低头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骨。李士强富了,跻身于闻名河南的亿万富翁之列。2011年12月,在商海打拼25年、时年55岁的李士强,在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中,毅然回到了久违的但仍然很穷的家乡李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赤子之心,怀揣巨额资金,回报乡梓。

跻身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与家乡情怀

李士强,1957年出生于李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的李士强吃过很多苦,上中学时,曾为了筹集一块两毛钱的学费,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拉板车挣钱。辍学后,他先后干过淘粪工、挖沙工、泥瓦工、搬运工,15岁跟着村里大人们到600里外的平顶山拉煤,一板车拉1千多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遮风雨”的贫困,在少年李士强的心里埋下终生难忘的印记,也铸就了不向贫困低头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骨。17岁的李士强,为了生计只身去湖北阳新县七峰山林场,当了3年伐木工。后来再回到老家,先后在公社窑厂、酒厂、纱厂……做临工、搞推销、跑业务。

此后,李士强作为营销人才,先后在周口地区农工商总公司、建材公司、副食品公司等企业任职。1996年,李士强走上了自我创业之路。经过多年打拼,成立亿星集团,兴建黄淮农产品物流园,涉足燃气发电、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至此,亿星集团也由昔日的“小卖部”华丽转身为总资产40亿元、员工2000多人、带动就业5万余人的大集团公司。

李士强富了,跻身于闻名河南的亿万富翁之列。然而,他富而不奢,富不忘本,更思乡亲。2011年12月,在商海打拼25年、时年55岁的李士强,在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中,毅然回到了久违的但仍然很穷的家乡李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赤子之心,怀揣巨额资金,回报乡梓。

当时的李寨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集体经济为零,负债累累,4间岌岌可危的村部用房跑风漏雨;村里道路泥泞不堪,用水用电困难,村小学教室十分破旧;乡亲们种地靠天收,近1/5的村民还在温饱线附近徘徊。(www.xing528.com)

听说李士强要回村当支书,家人、朋友和集团高层都不赞成:村子多少年来就是这样,别人扶不起来、干不了,你能扶起来、干得好?李士强说,当我走进贫困户家里,看到他们家徒四壁,有的连凳子都没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艰难地摸索着干农活时,当我看到贫困孩子那渴望上学、能直戳到心窝的眼神时,我心里在滴血!我是一名已有3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不带领乡亲们“甩掉穷帽子”,我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过去创业打拼走四方,如今带回资金、技术、理念,领着乡亲们扶贫创业在家乡,这是落叶归根的思念,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李士强下定决心,就是豁出全部心血,也要同乡亲们一道蹚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来!

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李士强上任不久就提出:必须改变村里原有经济结构,将工商经济引进村;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的号召,推进亿星集团结对帮扶李寨村,实行以工商补农,以农促工商,最终实现农、工商互补共赢。为此,村党支部明确:更新观念,实施“四村推进”(产业富村、生态靓村、文化蕴村、党建强村)综合举措,努力实现五年整村脱贫、八年建成全面小康村的工作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