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迎光的韩都衣舍创业历程

赵迎光的韩都衣舍创业历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赵迎光毕业于山东大学韩语系,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第一批韩语系学生。从大学的时候开始,赵迎光就自己做一些小打小闹的生意。1997年8月份,当时任职的公司派赵迎光去韩国分公司。在公司里,“赵迎光要创业”早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加薪升职的名单里都不会出现赵迎光的名字。接到这家公司的订单后,赵迎光的心中不免有些纳闷。韩都衣舍日后为人熟知的买手小组制,就这样被赵迎光创造了出来。

赵迎光的韩都衣舍创业历程

1995年,赵迎光毕业于山东大学韩语系,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第一批韩语系学生。从大学的时候开始,赵迎光就自己做一些小打小闹的生意。夏天,当时的大学宿舍都没有电风扇,他便从批发市场进一批小风扇,一大一小6元钱,他雇一些学生在山东各大高校门口卖,零售价能卖到15元左右。赵迎光笑称,这便是那时候他的分销模式。

1997年8月份,当时任职的公司派赵迎光去韩国分公司。接下来十年,赵迎光一直待在韩国分公司,连岗位都没有调动过,日复一日地重复类似的工作。除了接韩国贸易订单到中国生产,就是接待前往韩国考察的山东企业老板,扮演着司机、翻译、导游的角色,仅此而已。

工作之余,他会随身带个MP3,只要一有空便会不自觉地戴上耳机听。谁都无法想象,MP3里下载的是成千上万小时的成功学课程,陈安之、余世维等等“成功学大师”是他每日的精神食粮。

在公司里,“赵迎光要创业”早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加薪升职的名单里都不会出现赵迎光的名字。每天只要他在寝室,就会不间断地播放成功学课程,舍友常常对此怨声载道。

但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是赵迎光和其他成功学大师追随者最大的不同,他不仅会听成功学课程,更是和一个个成功者进行过近距离交流。

赵迎光在韩国期间,每个月几乎都会有两三个山东企业家到韩国考察,而他都会陪在左右,粗粗估算,见过的就不下400人。在那个年代,一旦到了韩国,国内的手机便无法接通,老板们犹如进入世外桃源,无人打扰,而且由于语言不通,显得很放松且无杂念,会细细地告诉赵迎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而赵迎光也总会把陈安之、余世维课程中的不解,一一向这些老板们求证。一来二去,纸上谈兵的成功学理念,在现实中找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相辅相成。

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把互联网作为韩国重要产业,韩国的电子商务由此开始飞速发展。身处韩国的赵迎光,感受到了来自第一线的电子商务浪潮。很快,他也成为了新浪潮试水者中的一员。

2002年,赵迎光在易趣网上兼职开店,从韩国代购一些化妆品,统一发到国内,再由朋友发货。赵迎光感叹,当时易趣的首页焦点图广告,只要79元就能挂七天,电子商务的市场太小,根本不需要花大力气投入。即便如此,赵迎光每次回国,都会兴致勃勃地不停向朋友们灌输电子商务的概念,“不是不做,只是时机未到”。从易趣到淘宝,从卖化妆品到孕妇装,赵迎光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只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2007年中旬,韩国Tricycle快时尚女装公司找到赵迎光所在的韩国分公司,希望能在山东找到生产厂商。接到这家公司的订单后,赵迎光的心中不免有些纳闷。

一般的公司是给生产商三四款衣服,每款都生产上万件,而这家公司是直接给生产商700款衣服,具体生产哪些款式,由生产商决定。虽然款式多,但是单款订单量却少,少则数百件,多则上千件,卖得好再返单。

在当时,这家韩国最大的快时尚公司,已成为一个市值十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款式多、更新快、返单迅速,每天的订单量在三四万件,整个操作模式更像是目前国内的凡客,既是平台又有自有品牌,以快时尚为核心。(www.xing528.com)

赵迎光恍然大悟,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苦寻多年的靠谱模式。

时机到了——赵迎光告诉自己。

2007年回国后,在济南的一家寿司店,赵迎光第一次将Tricycle的录像和资料给朋友们看,郑重其事地宣布从兼职到全职创业,并邀请合作伙伴。

经过不计其数的讨论,大家最终达成共识,先在淘宝网上进行尝试。

2008年3月,韩都衣舍正式成立,以韩国服饰为突破口。赵迎光把韩都衣舍定位在“韩国代购专家”,通过代购先培养买手。

他将大部分公司资源放在买手上,组建了50人的买手团队,从韩国1000个品牌中,每天每人挑选8款衣服,韩都衣舍一天的更新便达到400款,每上新一款衣服的成本是10元钱。当时,淘宝搜索是按上新时间排序,原本赵迎光只是想使产品充足,却没想到赢得了流量

面对巨大的淘宝流量,较低的上新成本,韩都衣舍开始给买手培养独立经营的意识。2009年4月,经过一年的买手培养,赵迎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了买手2万元,让买手自己决定生产件数、颜色、尺码,一旦盈利,公司和买手分成。这就是买手制的核心。

此前,虽然买手已经能够知道淘宝上消费者的喜好,但由于只需要选图片上传,买手们对供应链并无太多考虑,库存积压也是常有的事。

几个月后,这种分成制度的优势开始显现了,买手积极性上来了,他们不仅可以找到韩国最新的时尚款式,还能通过找代工厂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把控质量。

慢慢地,买手和买手之间也就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又逐渐演化成为买手小组和买手小组的竞争。韩都衣舍日后为人熟知的买手小组制,就这样被赵迎光创造了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