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物价变动及土地兼并的影响

宋代物价变动及土地兼并的影响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虽不算多,但大体上反映了两宋三百年粮价变动的趋势。但,从两宋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看,还有其它更为复杂和更为重要的原因。从这种情况来看,两宋物价的变动,与地租、地价和政府赋税的增长,显然是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的,而地租、政府赋税、地价和物价的变动,显然是来源于土地兼并。

宋代物价变动及土地兼并的影响

只要有商品、货币的流通,商品的价格亦即物价就会随着生产、商品流通的各种状况而产生波动,从而显现了物价的高低轻重。而物价的高低轻重,反转过来也显现了各个时期生产等方面的状况。因此,这里打算将米、绢和金银价格波动的状况,制成以下三表,借以考察两宋三百年物价变动的趋势,由此说明这个变动同生产、政府政策的关系。下面的第一表,是粮价表[154]

(续表)

本表主要地是以江南两浙地区的米价情况而制成的。数字虽不算多,但大体上反映了两宋三百年粮价变动的趋势。表中所示,从北宋初年到宋仁宗年间,物价是从低向高发展的,物价指数由宋初的一〇〇上升到一一五〇,即增至一十五倍。到宋神宗年间,物价有所下降,但此后到宋徽宗,又由低增高,麦和米的指数分别增至一二〇〇和一五〇〇,亦即增至一十二倍和一十五倍。到南宋以后,物价步步升高,特别是自楮币泛滥成灾之后,指数从二五〇〇激增至一七〇〇〇,即从二十五倍增至一百七十倍!南宋末年即使没有物价数字记录,也可想见其一斑了。

下面再从绢价变动的状况进行考察[155]

① 按《长编》卷一八、太平兴国二年六月己未记事云:绢上等旧一匹一千,今请估一千三百,到五年重改为一千文。附志于此。

上表同样说明了如下一个事实,即:从北宋初年到宋仁宗年间,绢价是从低到高增长着的,自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绢一千文增至三千文指数自一〇〇增至三〇〇,即增加了二倍。宋神宗年间绢价下落,到宋徽宗年间又从低到高,即从一千二、三百文增至二千文,比北宋初增加了一倍。南宋高宗年间,绢价波动得特别剧烈,绢价高到十千,是北宋的十倍。此后在宋孝宗、宁宗年间,一般地维持在五千上下,也是北宋的五倍。而自南宋中叶楮币贬值之后,绢价也同其他物价一样,大幅度地增长起来了。

最后再从金、银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考察[156],先说金价。(www.xing528.com)

其次,再看银价变动的情况:

①② 参用全汉昇《北宋物价的变动》一文所载。
③ 银价表参用了全汉昇《北宋物价的变动》、加藤繁《唐宋金银之研究》、《南宋时代银的流通以及银和会子的关系》等文所载。

从以上金、银价格变动情况看,它同粮、绢价的变动大体一样,即从北宋初到宋仁宗表现为由低到高,再从宋神宗到宋徽宗时由低向高,以及南宋不断增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金、银价格增长的指数分别为五〇〇和四一二·五,即增至五倍和四倍多。

除上述粮、绢、金、银之外,其他百物也都是经历了如上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南宋中叶楮币的泛滥成灾,更加严重起来。物价成为脱缰之马,“称提无策”,任何一个有才干的人物,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若要百物贱,须是真直院”,南宋中叶不少士大夫把稳定物价的希望寄托在真德秀的身上。可是,当着这位真直院登上朝廷,也只能象朱熹那样,让皇帝从正心诚意入手,提不出任何的实质性的改革意见。于是人们从希望转向失望;——“及至唤得来,搅作一镬面”,也只能够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了[157]。物价成为南宋政府无法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楮币的膨胀和贬值,当然是南宋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但,从两宋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看,还有其它更为复杂和更为重要的原因。如果把前面叙述过的物价、地租和地价等所有变动汇集起来作一总的考察,就会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从北宋初到宋仁宗时土地兼并日趋剧烈、在形成为土地兼并第一个浪潮的情况下,地价、地租、政府赋税和物价都是随之猛增的;在宋神宗到宋徽宗土地兼并更加剧烈,从而在形成土地兼并第二个浪潮的情况下,地租、政府赋税和物价也就“更上一层楼”,更加腾踊起来;到南宋随着土地兼并之不断加剧,地租、政府赋税、地价和物价亦随之达到顶峰。从这种情况来看,两宋物价的变动,与地租、地价和政府赋税的增长,显然是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的,而地租、政府赋税、地价和物价的变动,显然是来源于土地兼并。这一点是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