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银流出对物价的影响

白银流出对物价的影响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康熙萧条”相比,在道光时期,白银流出和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图7表示鸦片进口量和白银流出量都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以后增大,尽管也有短期变动。图8和图9分别是江苏南部和湖北、湖南的米价,两者虽然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降低的倾向,但价格之间的高低差距很大,与白银流出的动向似乎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总结起来,道光年间的田价动向因地区差异很大,看不出来全国性的共同情况。

白银流出对物价的影响

与“康熙萧条”相比,在道光时期,白银流出和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图7表示鸦片进口量和白银流出量都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以后增大,尽管也有短期变动。图8和图9分别是江苏南部和湖北、湖南的米价,两者虽然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降低的倾向,但价格之间的高低差距很大,与白银流出的动向似乎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像罗畅作的苏州、南京、杭州、汉阳、顺天、天津、奉天、济南、福州、桂林、台湾安庆等米价变动图所表示那样,1820年到1850年各地米价的长期趋势线的确下降,但由于短期变动幅度太大,米价的长期下降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很难推测。关于康熙年间的米价降低,地方志、随笔等异口同声地指出“谷贱”“熟荒”等,但在道光年间的史料中“谷贱”“熟荒”等记载比较少,经济问题的焦点似乎集中于“银贵钱贱”问题。

图7 鸦片进口和白银出口

资料来源:H. B. Mor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Vol.1, p.210.
林满红.银线:十九世纪世界和中国.台大出版中心,2011:105.

图8 江苏南部每年九月的米价(单位:分/石)

资料来源:王业键编《清代粮价资料库》,http://140.109.152.38/。

图9 湖南、湖北每年九月的米价(单位:分/石)

资料来源:与图8同。

下面看看道光年间的田价。上列图6中的徽州田价(以银两表示)在白银大量流出的19世纪30年代却达到清朝一代中的最高峰,其后急速下落。与此不同,图10表示的江南田价(以铜钱表示)早在19世纪20年代初以后呈现明显的低落。华亭县人姜皋在《浦泖农咨》(1834年自序)中也指出该地区田价降低如下:“三十年前,亩值七折钱五十两者,及甲戌(1814年)歉收后,已减十之二三,自癸未(1823年)至今,则岁岁减价矣。癸巳(1833年)冬间,此等田欲以易钱十千,无受之者。”图11表示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石仓村的契约中的田价(以铜钱表示),与徽州、江南都不同,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一贯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曹树基的研究,道光年间是石仓冶铁业崩溃的时期,砂扎(洗铁砂的设备)的价格急速下跌。如果是这样的话,石仓契约中的田价上升未必是经济繁荣的反映,或许表示投资方向从工业到土地的变化。

总结起来,道光年间的田价动向因地区差异很大,看不出来全国性的共同情况。

图10 嘉庆、道光年间的江南田价(单位:千文/亩)(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Kathryn Bernhardt. Rents, Taxes, and Peasant Resista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1.

图11 浙江省松阳县、云和县的田价(单位:千文/亩)

注:“价格A”是正契和找契的合计价格。“价格B”是绝买价格。
资料来源:曹树基等编.石仓契约(第1辑,第1、2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与粮价和田价不同,银钱比价的变动中地区性差异不大,在整个道光年间呈现出比较一贯的银贵钱贱的情况(参见图12、图13)。

图12 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单位:文/两)

图13 19世纪前半期中国各地区的银钱比价(单位:文/两)

注:图中各地区包括的省份如下:华东——江苏、浙江、安徽;华北——京师、直隶、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华中——江西、湖南、湖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西部——四川、贵州、云南、新疆
资料来源:林满红.银线:十九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台大出版中心,2011;汪辉祖,《病榻梦痕录》;陈春声.市场机制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171.

康熙年间的人士也不是没有注意到银钱比价问题,但当时银钱比价变动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铜钱品质问题,而不是白银不足问题。比如,据上海人叶梦珠的记录,在顺治年间银贵钱贱的现象十分严重,每千文兑银五六钱以下,但康熙初年政府发行新钱并且允许以铜钱纳税以后,钱价恢复到每千文兑银九钱的水平。 铜钱价格的这个趋势与一般物价恰恰相反。与康熙年间的这种情况不同,在道光年间,银贵钱贱现象被认为是白银不足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总结起来,虽然“康熙萧条”和“道光萧条”都在海外贸易状况激烈变化的时期发生,但两个“萧条”的具体情况又不同。下面笔者从若干侧面来探讨其不同所产生的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