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中国:白银流入与货币白银化

明代中国:白银流入与货币白银化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长,需要大量白银,而美洲、日本的白银,在贸易往来中不断流入中国,推动了明代中国货币白银化的历史进程。但另一方面,明后期虽然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中国的白银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或者说,明代从国外流入的白银,大多并未真正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而是被搁置在了遥远的长城边疆。

明代中国:白银流入与货币白银化

赵轶峰系统考察了明代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后指出:洪武七年(1374)以前,明朝铸造“洪武通宝”,以之为国家法币,但对于其他长期流通的货币,并未积极干预。洪武八年(1375)至宣德十年(1435),明朝开始发行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洪武二十七年(1394),朝廷甚至将铜钱也收缴禁用,大明宝钞于是成为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但由于大明宝钞并未以实物货币作为准备金,发行额也没有任何限定,因此很快便导致通货膨胀。正统元年(1436)至嘉靖初年,明朝实行白银、铜钱、宝钞三币兼用的货币政策。嘉靖初年以后,明朝步入货币白银化的历史阶段。[6]

伴随早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到来,明代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与包括西欧、阿拉伯在内的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频繁而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作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长,需要大量白银,而美洲、日本的白银,在贸易往来中不断流入中国,推动了明代中国货币白银化的历史进程。作为回馈,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远销世界各地。民间经济普遍用银,也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的改革。正统时期,明朝已经开始在部分赋税项目中,将实物折成白银。嘉靖以后各地的赋役改革,尤其是万历时期“一条鞭法”的实行,反映出国家已经全面认可了白银的主流地位,而铜钱只是作为小宗贸易的货币形式。(www.xing528.com)

但另一方面,明后期虽然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中国的白银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这既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也与白银的用途有关。明后期,蒙古在北部边疆对明朝构成全面压制的态势,明朝需要更大规模地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长城修筑之后,又需要增兵戍守。由于卫所制度早已废坏,长城守兵主要依靠征募而来。因此,明后期长城防御体系在长城修筑、士兵军饷的开支上急剧增长。由于长城远离南方经济重心地区,这些投入在北方的白银重新回流到南方经济区的速度、数量都大打折扣。或者说,明代从国外流入的白银,大多并未真正进入到市场流通环节,而是被搁置在了遥远的长城边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