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变量对劳动供给的影响:非劳动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不同变量对劳动供给的影响:非劳动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影响劳动供给的机制在于非劳动收入所产生的收入和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如果非劳动收入产生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大,则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将减少,否则,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将增加。物价水平的上升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拐点工资率产生影响。

不同变量对劳动供给的影响:非劳动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1.工资的影响

当工资大于拐点工资wF时,所对应的劳动供给曲线在图4-2 上表示为CBF,也就是经典的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小于拐点工资wF时,劳动力为了满足最低支出的刚性需要,会随着工资的降低增加劳动支出,当工资水平继续降到最低工资w0之下,劳动力无论怎么增加劳动供给都无法维持最低水平的支出。这种情况表现为图4-2 的FKJ 段,当工资处于w0和wF之间,所对应的情况为图4-3 中的FI 段。

图4-2 劳动供给曲线

除了考虑最低工资w0,还需考虑劳动力的保留工资wr,也就是使其提供劳动不至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水平。如图4-2 所示,当wr<w0,即使工资率降到最低工资水平之下,劳动力仍会提供劳动,不过这时即使将全部时间投入劳动,也不能满足最低支付水平,当然在损害劳动力自身健康的情况下,减少睡眠时间甚至不睡觉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最低支付水平。而当wr≥w0 时,如图4-3 所示,当市场工资率介于w0和wr之间,这时候劳动者即使付出劳动可以达到最低支付水平也不会付出劳动。这就和现实中一些劳动者因为工资低而不愿提供劳动的情况相符。

图4-3 劳动供给曲线

整体来说,中国农村劳动力更多的是处于图4-2 中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工资低,仍然提供劳动,因为他们的保留工资可能比最低工资还低。

2.非劳动收入的影响(www.xing528.com)

当劳动者的非劳动收入从OM 增加到OM′时,拐点工资由AF 所对应的工资率变为A′F 所对应的工资率,也即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降低拐点工资率,一方面延缓了劳动者退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中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劳动者进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的速度。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使最低工资率从AYF 所对应的工资率降低到A′YF 所对应的工资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而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影响劳动供给的机制在于非劳动收入所产生的收入和替代效应的综合作用,如果非劳动收入产生的收入效应相对较大,则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将减少,否则,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将增加。

图4-4 非劳动收入的影响

3.劳动供给时间总量的影响

当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间总量为T 时,随着工资从AD 所对应的工资率降低到AE 所对应的工资率时,劳动供给时间从TTD 增加到TTE,同时闲暇时间减少,当然劳动者为了保证原来的闲暇水平所带来的效应,劳动者可以通过减少睡眠时间来增加劳动供给时间的总量,如图4-5 所示,A′D 和AE 所对应的工资率相等,则TDTE 和TT′所对应的劳动时间相等,也即,当工资率降低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减少睡眠时间来增加劳动供给以此来维持原来的闲暇水平所带来的效应。也就是说,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劳动者,当其工资变化时,劳动者可以变动效用水平来调整闲暇时间和劳动供给时间之间的分配,也可以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改变睡眠时间来调整劳动供给时间。

4.物价水平的影响

图4-5 劳动供给时间总量的影响

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最低必需支出的传递作用来对劳动者的劳动供给产生影响。物价水平的上升对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拐点工资率产生影响(见图4-6)。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劳动者的最低必需支出从YF 增加到YF′,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率从AYF 所对应的工资率增加到AYF′所对应的工资率,劳动力市场中的拐点工资率从AF 所对应的工资率增加到AF′所对应的工资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劳动者进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中的速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者进入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中的速度和那些处于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