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资率提高:强助推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工资率提高:强助推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反,当收入增加时,工资率和个人偏好保持不变,将引致对闲暇需求的增加,而工作时数将会减少,由收入变动引起工作时数的变化被称为“收入效应”。工资的不断上升伴随的是劳动参与率的持续提高,并没有出现理论上“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而是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劳动供给行为中的替代效应较为显著,反映出澳门居民努力向上流动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工资率提高:强助推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多项因素中,市场工资率是非常重要的。伊兰伯格对个体劳动力供给理论作出三个假设,即:个体劳动力工作时数的供给取决于工资率、个人财富和个人偏好组合,其中将单位时间闲暇的机会成本看作是市场工资率,将总收入视为个人财富。[3]假若收入保持不变,工资率的上升将导致闲暇的价格上涨,从而闲暇的需求下降,工作动机增强,此时的工作时数和闲暇两者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因工资率的变化引起工作时数的变化被称为“替代效应”。相反,当收入增加时,工资率和个人偏好保持不变,将引致对闲暇需求的增加,而工作时数将会减少,由收入变动引起工作时数的变化被称为“收入效应”。

供给学派强调劳动供给行为中的替代效应,一是引入税率进行分析,认为税率越高,人们为市场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必然减弱;相反,税率降低则会使工作积极性增强,劳动供给增加。低税率的实质是高工资率。二是依据“向上流动”理论证明随着工资率逐步提高,人们基于加倍工作会获得加倍奖赏的信念,会对“向上流动”充满希望,从而保持积极工作的态度。因此,只要具有健全向上流动的市场机制,实际工资率的提高将始终倾向于增加劳动供给。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另一种关于工资率与劳动供给关系的理论解释,认为工作时数与工资率之间存在逆向联系,并经过系列的实证检验得出工资变化的负收入效应倾向于超过正替代效应,即随着工资增长到一定程度,人们趋向减少工作时间,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到达某点之后向后弯曲。

图7 澳门劳动参与率、月工作收入变动(www.xing528.com)

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统计数据库

根据上述理论,考察澳门劳动参与率与工资率的关系。在观察期内,澳门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数与劳动参与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89,工资率与劳动参与率的变动存在着高度相关。澳门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数由1996年的4914元大幅增加至2015年的15000元,增加了2.05倍,年均增长6.1%;同期,劳动参与率提高了7.2个百分点(见图7),达到国际高劳动参与率的水平。工资的不断上升伴随的是劳动参与率的持续提高,并没有出现理论上“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而是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劳动供给行为中的替代效应较为显著,反映出澳门居民努力向上流动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