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场村通过大棚种植实现致富

沙场村通过大棚种植实现致富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柳沟镇沙场村设施大棚;“芝麻蜜”香瓜;贫困户带动非贫困户地处沙窝腹地的沙场村,沙地耕作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图4-15红柳沟镇沙场村成片香瓜种植大棚找准主心骨,探索致富路。瓜香一棚、脱贫一户,群众参与、齐力致富,这首歌谣恰如其分的道出了沙场村的华丽蜕变。

沙场村通过大棚种植实现致富

【坐 标】红柳沟镇沙场村

【关键词】设施大棚;“芝麻蜜”香瓜;贫困户带动非贫困户

地处沙窝腹地的沙场村,沙地耕作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放眼望去,片片沙地相连,像一个巨大的广场,由此得名“沙场”。过去的沙场常年遭受风沙侵袭,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脚下像母亲一样养育自己的土地其实更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特有的沙地与要求糖分含量高、喜旱喜沙的作物,可谓天作之合。因此,在“不毛之地”上发展农业型新兴产业——沙地产业,成了这里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法宝。

图4-15 红柳沟镇沙场村成片香瓜种植大棚

找准主心骨,探索致富路。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新任村支书魏于章与班子成员研究谋划发展之计,带领全体党员和部分贫困户先后前往宁夏盐池县、定边白泥井镇等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村实际,认定种植大棚香瓜“芝麻蜜”是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好产业。为了检验是否合适,规避降低风险,魏于章及班子成员带头多方筹措资金,动员贫困户自愿参与。2015年春季建成大棚65座,每棚投入7000元,5月份上市每棚收入达到1.2万元,参与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把发展香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以贫带非贫,户户建大棚。看到贫困户种植大棚香瓜“芝麻蜜”收入可观,村民们心动了。2016年县上出台了每棚3000元的补助和金融信贷政策,村民们纷纷“眼红”跟进,闻讯返乡的10户37人主动要求加入,全村建起大棚700多座。2017年又扩建塑料大棚250座,截止2018年,全村塑料拱棚数量已达982座。面对几何式扩张的产业发展趋势,沙场村及时邀请县农业局跟进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完善配套设施,确保产业平稳发展。(www.xing528.com)

图4-16 香瓜美名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红柳沟镇沙场村贫困户罗富山种植的“芝麻蜜”香瓜上市了。

图4-17 红柳沟镇沙场村芝麻蜜香瓜种植大棚内景

扶贫更扶志,先进促后进。沙场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多数属于“病灾学”等因素致贫,通过政策和产业达到脱贫,个别属于“等靠要”、“缠访闹”的贫困户就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触动转变。通过深入走访分析,村党支部和“四支队伍”多管齐下,做家人工作,找亲戚劝说,从每一户最敏感最疼痛的地方入手,把脉病灶,因户施诊,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用身边模范户引导身边贫困户,用身边致富事教育懒惰人,全村最难转变的贫困户李志山发生思想上质的变化,主动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图4-18 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香瓜种苗培育技术

“昔日穷山恶水边,政府引导把头牵。支部带头攻坚战,贫困户带头希望建。因地制宜巧生富,自然馈赠好资源,翻天覆地齐致富,‘沙场’摇身成天堂!”瓜香一棚、脱贫一户,群众参与、齐力致富,这首歌谣恰如其分的道出了沙场村的华丽蜕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