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扶贫效果显著

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扶贫效果显著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市制定下发了《文化扶贫实施方案》,对文化扶贫的整体布局作了精心设计。“三个融合”进入广大乡村后,群众性文化活动进入千家万户,精彩纷呈。只有让这些文化元素更加鲜活多彩,才能使其更接地气。

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扶贫效果显著

井冈山市制定下发了《文化扶贫实施方案》,对文化扶贫的整体布局作了精心设计。近年来,伴随着红色旅游和红色培训的深入发展,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思路视野进一步拓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个融合共生”:一是文化与城乡融合共生,在山上主景区和山下新城区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二是文化与居民生活融合共生,通过鲜活、多彩、接地气的文化供给,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文化与产业融合共生,重点建设高质量文化产业集群,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三个融合”进入广大乡村后,群众性文化活动进入千家万户,精彩纷呈。如各级、各类、分层的宣讲团、演出队、培训班等,多路出击,登台讲演,让大量的井冈山历史人物和正能量故事传说,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家家户户。把“家国情怀”“从古到今,勤奋为先”的传统理念,变为“脱贫不等不靠”的实际行动,为文化扶贫打下思想基础。在井冈山市,一场反映当年革命斗争史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已上演整整10年,参与演出的600多名演员都是周边的农民,夜幕降临,村民带着娃、拉着牛,聚拢到井冈山下的红军剧场,演戏的、看戏的一起融入红色传承中,剧里剧外,人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井冈山市,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红色旅游相关产业,全市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4万余元,推动了红色传承入市场、兴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金字招牌”。这就是井冈山的特色所在,归根结底是井冈山精神所系。

井冈山市的经验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革命重点老区,很多县市都有像井冈山这样的红色人文历史、景观,这是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是一个县市的精神遗产。在新时代,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住,继而传承下去,深扎信仰之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会议上,要走向大众中,让大众参与,让大众认知。只有让这些文化元素更加鲜活多彩,才能使其更接地气。让红色文化“看得见”,让革命故事可呈现,文化的、精神的东西最好能依附于物质的形态,一旦进入产业,一旦融入人民生活,使“高大上”变成“接地气”,文化扶贫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精神传承之路就会越走越远。

专栏8-5 井冈山精神照亮贫困户自强自立脱贫路

井冈山市的贫困户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五保户,有的家里缺劳动力,有的身患重病,有的因为年迈,他们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大部分贫困户身上,总能看到勤劳、善良、淳朴的传统美德。在这些贫困户脱贫的道路上,能找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注解。

只要天气好,总能在厦坪镇菖蒲村红旗广场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摄影师。因为服务态度好,拍照技术过硬,来往的游客总爱找他拍一张照,留个影。这位摄影师是菖蒲村山田垅组红卡户尹厚根,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作为深度贫困户,尹厚根不仅住上了镇里统一建的爱心公寓,还享受低保、医疗保障和产业扶持资金。“我现在的生活基本无忧,但政府是帮我们,不是养我们,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吧。”尹厚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给游客拍照,还经常用自己的三轮电动车帮助合作社运输农作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www.xing528.com)

茅坪乡神山村蓝卡户张成德,年轻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活儿,家中老母亲体弱多病,想外出务工却脱不开身,但他的妻子能炒一手好菜。于是,张成德与妻子、女儿一起在村里开办了首个农家乐——成德农家宴。地道的农家饭菜,清爽可口,价廉味美,几乎天天都有游客上门品尝。最火爆的节假日,一天要接待近百位客人,一家老小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山上有茶叶黄桃分红,家里还养了娃娃鱼,再加上农家乐的收入,张成德一家年收入近10万元。2017年,村里评选低保户,张成德主动放弃了参评资格。

“现在贫困户的觉悟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茅坪乡纪委书记刘卫东说。近年来,井冈山搞村庄整治秀美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拆违拆临。刚开始,大家想着能占一点是一点,谁都不愿意拆。“我们党员干部带头拆,没想到在这过程中,不少贫困户竟然主动找到我们,表示愿意拆。”刘卫东说。

坝上村的李玉华就是主动拆违拆临的贫困户之一,听说村里在拆破旧危房和牛栏猪圈,他主动找到村里,拆除了自家的正房和杂房。李玉华说:“我们有这样的好日子都要感谢政府;拆两间房,支持政府的工作是应该的。”看到贫困户李玉华都拆了,很多村民受到触动,村里的拆违拆临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从尹厚根、张成德、李玉华身上,我们能看到贫困群众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新貌。井冈山市不断挖掘井冈山精神时代新内涵,选树了88个典型脱贫致富故事,依托“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等形式进行宣讲推广,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注入了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