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未来劳动处理的关键,需借鉴西方运作机制

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未来劳动处理的关键,需借鉴西方运作机制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未来劳动关系处理机制不能缺失的部分,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应该借鉴西方集体劳动关系成熟的运作机制,将会大大节省转型成本。在集体劳动关系构建过程中,劳动合约的不完全问题将会持续,合约及隐含合约内的投资不足问题是引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的主要根源,并最有可能演化成剧烈的社会冲突甚至社会动荡。

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未来劳动处理的关键,需借鉴西方运作机制

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未来劳动关系处理机制不能缺失的部分,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集体劳动关系既体现在国家、区域与产业等宏观层面,也体现在企业组织等微观层面。“所谓集体劳动关系又称团体劳动关系,通常指劳动者集体或团体一方(通常以工会为代表)与雇主或雇主组织就劳动条件、劳动标准以及有关劳资事务进行协商交涉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现实中的集体谈判关系、集体争议关系、职工参与管理关系等即属于此类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包括企业、行业、产业等不同层面的关系。工人通过自身的团结和集体行动与雇主协商谈判来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与个别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相比,集体劳动关系具有对等性的特点。集体劳动关系的形成使得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能够获得相对平衡。集体劳动关系是为矫正个别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产生的。推动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发展的原动力,是劳动者希望改变劳动的从属性及劳动关系的不对等性的诉求和行动。工人们的团结行动促成了集体劳动关系的形成”。“从个别劳动关系规范调整逐步转向集体劳动关系规范调整,是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发展的一般轨迹。以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为基础,以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为主线,则是各国劳动关系调整的通常做法。劳动关系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随着社会基本系统的调整和变化,劳动关系的结构和调整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亦即劳动关系转型”。[2]

集体劳动关系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不可跳跃和忽视的阶段,这与未来中国的产业定位有关。根据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制造业仍然是主导产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要持续地发展制造业。在这种产业结构中,大批产业工人将成为中国劳动关系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具有相似技能的劳动者数量最多。而集体劳动关系处理机制已经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得相当成熟的模式,并且被证明是解决雇员“集体行动难题”最为有效的方式。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应该借鉴西方集体劳动关系成熟的运作机制,将会大大节省转型成本。

虽然中国的产业结构与美国20世纪30~80年代非常相似,但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不能照抄美国的集体劳动关系体系,改进与修正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例如,制造业的全球转移障碍大大降低,在全球范围内追求低成本劳动力是制造业资本流动的普遍规律。因此,中国集体劳动关系体系设计的重点应该从制衡与保护程序转移到协调与引导程序,通过和谐劳动关系基本框架的设计保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制造业的提前空洞化。在集体劳动关系构建过程中,劳动合约的不完全问题将会持续,合约及隐含合约内的投资不足问题是引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的主要根源,并最有可能演化成剧烈的社会冲突甚至社会动荡。(www.xing528.com)

目前国内对于劳动关系处理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西方理论与经验的介绍,包括译著及研究文献的梳理;二是对于中国企业劳动关系运行机制转变等问题的探索,包括集体协商机制,尤其是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试点的经验分析与总结,工会功能的转变问题;三是有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是对劳动关系公共政策层面的探索。当前,对集体劳动关运行机制的深入调研和研究是最为紧迫的课题。针对基本雇佣关系存在天然的投资不足的问题,劳动关系构建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力量的有效干预,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如建立产业内及区域内培训基金的方式,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完全问题等。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将节省大量的制度设计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