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下的主体劳动:个人、集体、联合劳动

社会主义下的主体劳动:个人、集体、联合劳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劳动从属资本、资本剥削劳动这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当家作主,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体劳动,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经济范畴,表达的是一种经济关系。社会总劳动主要分为个人主体劳动、集体主体劳动、联合主体劳动。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劳动才具有主体性,才成其为主体劳动。

社会主义下的主体劳动:个人、集体、联合劳动

二、主体劳动

主体劳动者的主体活动,主体劳动力的使用就是主体劳动。当年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劳动,有一段经典的概括:“(1)劳动具有社会性;(2)劳动具有科学性,同时又是一般的劳动,是这样的人的紧张活动,这种人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册,第113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劳动的历史形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社会主义劳动的提法,是比较通行的提法,用社会主义来限定劳动,使之成为劳动特殊。社会主义劳动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如果社会主义劳动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那么,就会有封建主义性质劳动、资本主义性质劳动,然而,马克思从来没有采用资本主义劳动的提法,开始是使用了具有哲学形式的异化劳动的概念,而后,转为政治经济学的雇佣劳动的提法。因此,探索新的劳动范畴,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劳动从属资本、资本剥削劳动这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当家作主,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体劳动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劳动,主体劳动者是新型的劳动者。劳动性质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主体劳动的产生

二十世纪是伟大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代,主体劳动第一次走上人类历史舞台,开创了人类的劳动新时代

主体劳动的产生是伴随着劳动者转变为主体劳动者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劳动者掌握国家政权,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这是主体劳动产生的政治条件。劳动资料的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者摆脱了与劳动资料分离的状态,成为劳动资料的主人,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是主体劳动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主体劳动的含义

主体劳动是与雇佣劳动相对立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本范畴之一,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的基本范畴。

1. 主体劳动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劳动。主体劳动就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掌握国家政权,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是劳动资本的所有者,是社会财富创造者,是增殖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也是增殖价值的所得者和财富的所得者,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劳动者由雇佣劳动者转变为主体劳动者,劳动者具有了主体地位。

2. 主体劳动是具有主体性的劳动。简单地说,主体劳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作为人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是劳动者带有主体意识的劳动。

主体劳动,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经济范畴,表达的是一种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雇佣劳动相比,它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表达的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即社会主义条件下主体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经济关系。与共产主义劳动不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还不是“第一需要”,劳动仍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个强制性,既不是物的强制性,也不是人的强制性,而是一种历史的强制性。(www.xing528.com)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用的主体、主体性、主体劳动的概念是经济学意义的概念,具有经济学的具体的规定性。

由于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从劳动者整体上占有,不是个人占有,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劳动,因此人人都必须自食其力,人人都必须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无论你的社会身份如何,都必须劳动,无论从事的什么劳动,都是劳动者。劳动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劳动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主体劳动者具有两重性,既是劳动者,又是资本所有者。如果没有主体劳动,自己的资本就不能增殖,就不能富裕;如果没有财产,没有资本,只有劳动,没有财富的积累,也不能富裕。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通过主体劳动,劳动者才能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是主体劳动者的劳动,在人类历史上,劳动者第一次作为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劳动者第一次作为人成为历史的主体,社会的主体,生产资料的主体,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体。人类的社会生活第一次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因此,主体劳动也就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范畴,社会的一切活动以主体劳动为核心的范畴,主体劳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最后历史形式,是劳动解放的最高形式,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唯一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主体劳动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主体劳动的社会。

(三)主体劳动的总体性和层次性

人是主体,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自己的劳动是主体劳动,但是,主体劳动者又是现代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主体,因此,主体劳动就必然具有总体性和层次性。

1. 社会总劳动。主体劳动的社会总劳动,或者说社会总主体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总劳动。社会总劳动主要分为个人主体劳动、集体主体劳动、联合主体劳动。

2. 主体劳动的层次性。

(1)个人主体劳动。个人主体劳动包括单个的个人和协作的个人。单个的个人劳动历史上就有。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劳动才具有主体性,才成其为主体劳动。协作的个人劳动,是指处于集体主体劳动、联合在劳动中的个人劳动。因此,就有个人主体劳动的主体性。

(2)与其他几个劳动者共同劳动,是合作劳动,与其他众多劳动者共同劳动是集体劳动,是集体主体劳动。集体主体劳动,是指在一个劳动组织中,由于分工,众多劳动者集体协作劳动,每个劳动者都拥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因此,就有集体主体劳动的主体性。

(3)多个集体劳动的联合,是联合劳动,联合主体劳动。联合主体劳动,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是主体劳动的主要形式。公有经济不是一个企业,而是由众多的企业所组成的。每个企业的集体劳动都是联合劳动的一部分,联合主体劳动的社会化程度,是由生产社会化水平决定的,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就有联合主体劳动的主体性。

*注:本文部分内容是2002年辽宁省委党校科研课题项目,本次有所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