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小聪明养不出大工匠

用小聪明养不出大工匠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事表示无须帮忙,马上就拖完了,但李某执意要求,最后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时间长了,领导也发现,李某喜欢耍嘴皮子,做表面功夫,并非真心实意地替公司考虑、为老板着想,对待工作多半都是做样子,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原本还很看好李某的领导,打消了栽培他的念头。其实,像李某这样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这可谓这个时代的职场人的通病。

用小聪明养不出大工匠

有些员工在职场上待得久了,就不如从前那么踏实认真了,尤其是在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岗位上,开始学会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毕竟,有时候糊弄一下,领导不会发现,渐渐地就养成了心存侥幸的习惯,凡事都不好好做,流于形式。

李某在广州的一家大企业上班,平日里做事积极,表现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有一天,一个小动作却让他在同事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那天是在会议室,很多人都等着开会,有个同事看到地板有些脏,担心老板会说,就主动拖起地来。李某看见同事在干活,但不太想动,就装着头疼,在靠窗的位置趴着。

忽然,他瞥见了领导的影子,就立刻起身走到同事跟前,非要夺过对方手中的拖把,说让对方歇会儿。同事表示无须帮忙,马上就拖完了,但李某执意要求,最后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李某刚拿起拖把拖了几下,领导就进了会议室,看着他一本正经地拖着地,就随口赞赏了他几句,还让周围人都向他学学。

显然,李某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周围同事的不满,大家都觉得他很虚伪,从前的好形象也都一扫而光了。后来,不知道谁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领导,李某就成了领导的“重点”观察对象。时间长了,领导也发现,李某喜欢耍嘴皮子,做表面功夫,并非真心实意地替公司考虑、为老板着想,对待工作多半都是做样子,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原本还很看好李某的领导,打消了栽培他的念头。

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某也觉察出了领导对自己的态度有所转变,总是冷冷淡淡的,不如从前那么热情了。更糟糕的是,公司同事对他也颇有微词,有一种刻意疏远的意思,在公司里找不到成就感的李某,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遇,自行离职了。

其实,像李某这样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这可谓这个时代的职场人的通病。他们身上缺乏的恰恰就是工匠精神,没有实干作风,不懂得依靠扎实的行动去赢得赏识,和自我的成功。什么事情都像是做给别人看的,并非真心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脱离了监督,就会想办法钻空子、投机取巧。

世间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全是用汗水和辛苦浸泡出来的,踏实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方,能把所有瞬间即逝的机会变成是实实在在的果实。试图用假装努力去欺骗上司和老板,是最愚蠢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到最后毁掉的,其实是自己的前途。(www.xing528.com)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要秉承“良心”二字。投机取巧的心态,往小了说,就是不愿意付出劳动,想靠小聪明获得成功;往大了说,就是想用狡猾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升职加薪,卓越的成绩,老板的赏识。扪心自问:如果你是老板,你真的会被员工的假装忠诚和努力一直蒙在鼓里吗?把别人当成傻瓜的人,才是最大的傻瓜。

郎咸平教授说过,由于依靠投机取巧所获得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因而风险极大。如果一个人有了投机取巧的心态和习惯,不会永远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一个企业有了投机取巧的做法,这个企业永远只能做产业链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无法脚踏实地地走向产业链中价值更高的其他环节;如果一个民族存在投机取巧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很难屹立于世界之巅。

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在安排座位的时候,他们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试图绕过勤奋而寻找荣誉的人,往往会被关在荣誉大门之外。

身为员工,公司录用了你,老板信任了你,就理应用尽心尽力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用诚实和踏实来回报企业与老板。更何况,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老板,更是为了自己,扎实地做事、认真地思考,收获的经验和能力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所以,现代企业都青睐于“老实的聪明人”,在工作遇到麻烦时,有一股类似阿甘那样的“傻傻地韧劲儿”,且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做有损公司的事,也不会做华而不实的事;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又懂得变通、不死板,考虑到团队同事和公司的利益。

在任何时代,哗众取宠、投机取巧都是没有市场的。耍小聪明的人,到最后往往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基础没打好就想爬高,只会摔得更惨。也许,你曾看到有人借助这样的方式获得了便利,节省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我要提醒你,这只是表象!你不曾看到的,是心灵的堕落,品格的摧毁。请记住:做人做事一定不能太轻浮,脚下的路,唯有自己踏踏实实走出来,才是清晰美好的印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