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六大主体产业化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六大主体产业化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深度整合养老和医疗这两个领域的资源,涵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饮食出行、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六大主体产业化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深度整合养老和医疗这两个领域的资源,涵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饮食出行、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因此医养结合的产业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构建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家庭、医养结合服务供应主体、配套服务供应商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形成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并发挥其在医养结合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图6-2所示。

图6-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王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产业化有六大主体。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目前也承担着主要的实际养老责任,截至2015年底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这几种主要的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占到96%。在未来的医养结合产业中,家庭将是医养服务产品的主要需求方,是医养结合产业的起点和终点。借助专业的医养服务队伍和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将极大地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尤其是物质支持和生活照顾等责任将部分转移给政府、社会和社区,再由相应的服务供应方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家庭需要发挥更大的经常被传统家庭养老所忽视的精神慰藉功能,家人除了关怀访视,还要多进行情感交流,积极陪伴老年人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文体娱乐活动。对于怠于履行相关赡养或照顾义务的责任人,需要明确对其的相应惩处措施。

目前我国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抵抗养老风险的能力削弱。国家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2元,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4.8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1.7元,相对于目前仍定位于中高档的医养结合服务,很多家庭将无力负担医养结合的养老费用。在理想的产业化路径下、在政府的引导下,基本和中档服务将成为医养结合服务的主流,但政府仍需要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力度。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参加保险的对象在达到规定年龄后可以享受到实物、服务和现金等医养结合补助。家庭成员根据老年人的各类医养需求向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寻求服务,服务平台为其匹配合适的服务供应商,在使用相关产品和服务后,老年人或其家人可以就平台服务质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质量等向平台进行反馈,如果反馈得不到解决,可以请求监管机构介入。

2.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

医养结合综合服务平台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云服务等技术打造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集合了数据收集、信息咨询、养老服务汇总、政务公开等众多功能,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框架系统,为医养结合产业的供需双方提供网络资源、安全保障、网上支付和监督管理,线下部分是实体性质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咨询、基本的照料和医疗服务等,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设讲座、组织老年活动等。公共服务平台由社会资本和财政支持共同设立,政府通过财政支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建立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公私合营关系,由社会资本负责平台的运营管理,提升平台营运和全产业的经济效益,政府对平台的内容和运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确保医养结合的社会效益不变质。

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连接的一端是所有家庭,公共服务平台以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为老年家庭,老年人及其子女、配偶都能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少量服务面向中青年,例如针对未来养老风险的长期护理保险等。公共服务平台以老年人的医养需求为导向,并根据需求内容、价格预期、地理区位等为其匹配相应的供应商。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连接的另一端是众多的医养结合服务供应商,包括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供应商,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旅行社等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公共服务平台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允许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供应商接入平台,能够在服务平台显示相关信息,凡是纳入医保结算范围的服务供应商必须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定期准确地维护机构、器械、产品或服务等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不能接入医养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一定不被纳入医保结算范围。供应商按照服务内容、地域分门别类地管理,平台和监管部门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定价的合理性、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审核,不合规的供应商将被取消资格。医养结合服务供应商借助平台突破时空和传统服务的限制,能高效匹配到更多的消费者,不同供应商在平台上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建立服务网络、实现快速持续营利。(www.xing528.com)

除了类似中介的功能,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根据自己的平台优势开展大量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定制服务。例如,面向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在接触大量第一手老年需求信息后,公共服务平台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捕捉、管理和分析特定地区老年人各类服务的需求量、需求层次、支付能力等信息,帮助供应商找准医养结合产业的“热点”,从而在产品和服务内容、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等方面给予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建议,此类服务从产业层面上将促进医养结合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合理布局,再如,面向家庭的医养结合服务“套餐”,平台利用丰富的医养结合资源整合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针对老年人需求推出打包式的定制服务,如“家庭医生+家政服务”“高端养老地产+旅游”等。

3.医养结合服务供应主体

在医养结合产业中,医养服务主要由医养一体化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在医养结合产业化发展路径下,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医养一体化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深度结合、有序合作。老年人可以通过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直接与医养结合服务供应主体取得联系,获取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保健等服务。医养一体化机构主要由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演化而来,这些机构具备资金、专业人才、老年用户等条件,能够实现向“养中设医”或“医中设养”的医养综合性机构的转化。一般情况下,医养一体化机构能独力满足老年人的照料和医疗需求,特殊情况下出现医养一体化机构无法诊治的危急重难症则转至二级或以上的医院进行治疗,病愈后仍转入医养一体化机构接受后续康复治疗和生活照料。

普通的养老机构通过协议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平时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的自理情况提供规范化的清洁卫生服务、饮食服务、便溺护理、衣着服务等生活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清洁整齐的居住环境和愉悦受尊重的人际环境。医疗机构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提供康复护理、应急抢救等一般性医疗知识的培训,定期为老年人巡诊、体检,开展慢性病防治、中度养生医疗保健性质的讲座。在老年人突发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转到合作医疗机构接受及时的诊治,病愈后办理简单的手续就能转回养老院继续进行康复疗养。由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低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仅为59.1%,而二级及上医院的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因此,养老机构可以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作为医疗合作机构,提供主要的医疗服务,选择二级及以上大医院作为应急医疗合作机构,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医疗技术和条件所限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绿色通道将老年人转入应急医疗机构内诊治,之后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进一步治疗或是直接转回养老机构休养。

4.医养结合配套服务供应商

医养结合配套服务供应商针对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老年产品和服务,是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养结合配套服务涉及医养服务业、老年用品业、适老金融业和老年文化产业,具体的服务和产品囊括了家政服务、老年旅游、心理咨询、司法服务、商业保险、老年通信等,涵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保障了老年人积极健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与一般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相比,医养结合配套服务供应商的最大特征是适老性,产品和服务都是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如适老金融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就必须考虑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需求。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一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要慢,对过于前卫的金融设施和产品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另一方面,“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大多数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因此,从产品角度,适老金融产品要照顾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运作的模式和概念尽量简单,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突出产品保值增值的能力;从观念角度,适老金融产品的推广需要更新老年人的金融观念,突破“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引导老年人过上富足有保障的晚年生活;从服务角度,对银行网点等服务渠道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适合老年人口的基础设施,配备急救箱、老年人日常所需物品等,设立老年客户专用窗口,业务员需要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并提供高品质服务。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配套服务供应商能够接入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中,老年人及家庭成员能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平台了解并购买相应的服务。配套服务供应商也可以寻求与医疗和养老机构的合作,推出综合服务,使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进入到医养机构、社区和家庭中,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5.医养结合产业链上游

医养结合产业链上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下游的直接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顾客的养老和医疗机构及配套服务供应商而言的。医养结合上游产业位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为下游产业链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和次级产品。医养结合服务的供应商需要依靠对上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深加工后才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医养结合产业链上游包括养老地产、人员培训、医疗器械、老年用品等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为整个医养结合产业提供基础建设,输出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人才和老年用品。例如,养老地产在前期完成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医疗机构、综合性养老社区等的基础建设开发,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了必需的服务场所。随着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医养结合产业链将不断延伸,辐射各行各业,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以养老地产为例,养老地产业务的展开需要上游的建筑业电力燃气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配合,养老地产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拉动这些上游产业的发展。

6.医养结合产业的监管部门

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入的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承担了部分监管职能。除此之外,应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其发展遵循基本原则。对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监管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对医养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医疗和养老机构的监管;二是银监会等不同行业监管主体对各行业的监管。在监管体系中涉及不同的监管部门,彼此间需要明确分工,制定标准的监管制度。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资质、财政资金使用、机构运营、服务内容等展开监督检查,卫生部门对进入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的准入、资质、运行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别对医养一体化机构的养老和医疗工作进行监管。行业监管由相应的监管委员会(例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机关混合监管。在多头管理的条件下,各监管主体必须理顺关系,明确权责,避免监管的缺位、错位,确保老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