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养结合模式的核心价值

医养结合模式的核心价值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卫计委指出,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缺口较大,家庭照料负担沉重,医养结合是当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医养结合模式的核心价值

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涵

首先,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基本的医疗护理、照料服务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刚性需求,属于基础型养老服务,是核心养老服务,也是发展其他各项养老服务、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做大养老产业的基础。其次,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先导。基本的医疗护理、照料服务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进程中作为先导服务先行发展,培养老年人消费养老服务的习惯,进而带动高层次、增值性养老服务、产品等的发展与消费。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基础,但在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冲击下不断弱化,养老负担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

第一,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为3035人,家庭类型以2~3人的小型家庭为主,2人和3人的家庭分别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21.9%和31.7%,其比例远高于4~6人的家庭,单人家庭也占有一定比例。这就预示着大量独生子女未来需要担负4~6名老人的赡养责任。另一方面,由两代人(夫妻、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到六成以上,大量子女在成家后便与父母分开居住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相应地他们陪伴和照顾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导致“空巢”家庭数量日益増多,截至2015年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口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占到41.9%,大量老年人得不到家庭尤其是子女的照料,这无疑冲击了家庭的养老功能。

第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流动性增加使得家庭结构难以维持稳定。流动家庭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家庭形态,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统计,户主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同的流动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17.2%,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23.3%。

第三,传统的家庭观念淡化,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开始动摇。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孝道正在逐渐淡化,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观念正被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新的价值观取代。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自我发展,往往忽视了对老年人生活的照顾和精神的慰藉。

(2)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增多,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象普遍。

随着我国老龄化持续加剧,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照料问题日益突显,且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率在不断提升。2013年我国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周岁及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4%,其中男性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3.8%,女性为82.9%。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在85岁以后慢性病患病率有所下降。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这几种疾病患病人数占到患病老年人总数的69.7%。据统计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风险是非患病者的2.4倍,患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风险是非患病者的7.8倍,患支气管炎(如肺气肿肺炎哮喘)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风险是非患病者的1.47倍,老年人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老年人死亡总人数的75%。居高不下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卫生服务的压力,高昂的卫生医疗费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去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国家卫计委2016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中有近1.5亿人患有慢性病,且多病共存现象比较普遍,有700多万老年痴呆患者,约占世界总病例的。另外,有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国家卫计委指出,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缺口较大,家庭照料负担沉重,医养结合是当前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势在必行。(www.xing528.com)

(3)养老和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

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不仅需要基本的养老照料服务,而且对医疗康复等服务也有特殊的需求,但我国目前养老系统与医疗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之间衔接不畅,难以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主要功能大多局限于基本养老服务,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条件较好的社区和养老机构一般也只能提供最简单的医疗服务。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患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医疗服务的缺失会使大量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难以安居、养老,甚至有的养老机构为规避风险拒收残疾、卧床或痴呆的老年人,导致养老机构在覆盖人群上出现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大量真正有需求的失能、失智老人得不到有效的照料服务,造成了社会养老资源的极大浪费。《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拥有各类养老床位共计672.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3张养老床位,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5%~7%的平均水平,本应该供不应求的养老床位在实际中却有近50%处于闲置状态,可以看出普通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而稀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由于现阶段国内的医院难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因此,大病初愈后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老年人,由于社区和养老机构一般不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家庭成员也无力提供相应的服务,老年患者只能继续留在医院,“长期押床”“超期住院”现象时有发生,而医院缺少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加之医院氛围对老年人心理上带来的影响,都不利于老年人病情的快速康复,并且还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重医保基金的负担。

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价值

第一,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组合,从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有医有养,便于老年人同时接受两种服务,可以在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降低死亡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第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可以弥补传统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服务不足的问题,更贴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另外,建立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能够降低老年人服务消费支出、减轻老年人生活负担,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医和养作为基本养老服务,是发展其他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的基础,医养结合可以带动养老服务市场开发更具有市场购买力的其他各项服务和养老产品,所以,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逐步推开,有利于带动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