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链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产业链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再后来,供应链、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开始兴起,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的理论。但也有学者认为产业一词并非舶来品,外文对产业链概念提及得非常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产业链的发展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学术界对于产业链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加,对产业链的定义也有着较多的研究。[7]产业链的思想缘起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比较成熟的理论。

产业链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关于产业链的思想,一般认为最早来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分工的论述。该产业链主要指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后来,马歇尔将其延伸到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可称为产业链理论的正式起源。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应用“关联效应”论述了产业的链条关系及相关概念,强调了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再后来,供应链、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开始兴起,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的理论。但也有学者认为产业一词并非舶来品,外文对产业链概念提及得非常少。[2]我国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傅国华最早在他的立项课题(1990—1993 年)中提出“产业链”一词,[3]新华指出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向、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产业链。[4]周路明认为,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产业链的发展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学术界对于产业链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不断增加,对产业链的定义也有着较多的研究。如有从产业关联角度来定义产业链的,鲁开垠指出,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发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种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连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5]也有从生产过程角度来定义产业链的。大部分学者都持有该种观点,认为产业链是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生产到最终产品,然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生产链,如都晓岩、卢宁提出产业链是指某一行业中从最初原材料生产到初步加工、精加工、最终产品生产直至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为止的整个过程。[6]还有从产业链的组成角度来定义产业链的,曹群、姜振寰认为,产业链是由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这三个维度有机组合、链接而形成的链网式结构模式。李平等人通过对10 ~15 年有影响力的30个产业链概念总体样本进行内容分析,识别确定了9 个高频词汇:链网式组织结构、各产业之间、产业各部门之间、供需关系、最终产品/消费品、各个环节、产业关联关系、自然资源/原材料、价值增值。并提出产业链的概念,认为其是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各部门之间以供需关系为基础,以产业关联关系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由从最初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的各个环节组成的链网式组织结构。[7]

产业链的思想缘起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工业生产模式的丰富多样,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实践发展,而学界对于产业链的认识从分工、供需生产链到价值链、知识链的链网结构模式发展,也丰富了产业链的理论内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