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吸纳-挤出效应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吸纳-挤出效应的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有间接作用,这种变化能够引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本小节主要从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两方面,观察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的吸纳和挤出效应。京津冀第一产业劳动力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这一结果说明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处于挤出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偏离度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是否对称,说明这一地区该产业劳动力是被吸纳还是挤出。

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吸纳-挤出效应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有间接作用,这种变化能够引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本小节主要从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两方面,观察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的吸纳和挤出效应。

一、就业弹性分析

学者们对就业弹性问题有大量的研究,主要围绕经济增长是否带来了就业增加这一问题展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通常用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反映出随着产业产值提高而拉动就业水平的提高程度。在这里使用这一指标,主要观察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如何吸纳或挤出该地区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用E1表示,它计算公式为:

式中:L—就业人数;

Y—产业的产值。

表4-6为北京、天津、河北各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通过该值的计算,可以看出各区域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拉动作用。

表4-6 京津冀各市三次产业就业弹性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4)]

分别考察三次产业分地区就业弹性,各产业产值变化对就业的拉动有很大差别。根据统计年鉴数据,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结构在发生变化,同时产业产值绝对数也在增加,产业增长并没有全部带来就业规模的同步变化,表现为各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差别很大。

从地区角度来分析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第一产业就业弹性波动比较大,呈现正负交替的结果。从历年数据上看负值比正值多,说明第一产业不仅没有吸纳劳动力,反而是排斥劳动力。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伴随产业结构变化这一过程中。京津冀第一产业劳动力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这一结果说明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处于挤出劳动力状况。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各地区基本为正值,说明第二产业整体处于吸纳劳动力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北京(-0.30)、石家庄(-0.01)、承德(-10.19)、秦皇岛(-1.10)、廊坊(-0.89)、沧州(-1.19)、衡水(-0.24)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些区域对劳动力已经处于挤出状态。换句话说,这些地区第二产业已经不能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力需要转出。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各地区基本为正值,只有极个别年份为负值,2013年各地区中只有秦皇岛(-16.32)、唐山(-0.30)为负值,这两个地方第三产业劳动力处于挤出状态。而其他地区都是正值,说明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强,从各地区的产值占比来看,第三产业也是处于增长的情况,说明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就业有很大的吸纳空间。

从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情况分析,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会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从劳动力空间分布来看,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地区劳动力分布密集。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的产业分布结构之间偏差的常用分析工具。产业结构偏离度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是否对称,说明这一地区该产业劳动力是被吸纳还是挤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产业结构偏离度;

LPi—第i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Ci—第i次产业占全部GDP比重;

Li—第i次产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产业结构偏离度越接近零,说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越对称,也就是说该产业产值结构与劳动力数是匹配的,不存在着劳动力的剩余和不足。当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说明该产业的GDP比重大于劳动力就业比重,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应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当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说明该产业的GDP比重小于劳动力就业比重,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需要转出的剩余劳动力。由于河北省地级市早年数据的缺失,我们首先观察1985-2013年京津两市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观察三次产业劳动力数量变化。其次观察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地级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值,说明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现情况。(www.xing528.com)

1.“两市一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如果劳动力能够在各部门之间自由的流动,产业的进入和退出也不存在壁垒,这时可以通过市场的配置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经历了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根据1985-2013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数据,计算历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在考察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时,由于从1985-2013年近三十年时间中关于河北11市部分统计数据不可得,故以河北省的数据来替代河北11市的数据。从1985-2013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总的变化,观察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情况。

北京、天津、河北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数,说明第一产业仍然存在需要转出剩余劳动力。北京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7-2003年为负数,2004年以后为正数,天津、河北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正数,说明在2004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一直在吸纳劳动力。北京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0年以前为负数,1991年以后都是正数;天津第二产业偏离度在1989年以前,2005年以后为负数;河北省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正数,说明北京、河北第三产业需要吸纳劳动力,天津第三产业需要转出劳动力。

北京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从1985年-0.61变化为2013年的-0.833,其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值为-0.693。同时,北京第一产业劳动力数在1978-2013年主要是减少趋势,第一产业劳动力从1978年125.9万人减少到2012年55.4万人,同1978年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数相比,2013年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天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一直较为缓慢下降,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保持了相似的走势,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值从1985年后小于零,说明第一产业仍然有可以转出的劳动力。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大于北京和天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平稳缓慢下降,减少幅度小于天津和北京,而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从1985年以来一直为负,说明河北有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出(图4-7)。

北京第二产业劳动力数也没有很大的变化,曲线比较平滑,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7-2003年小于零时间段内,第二产业劳动力从业数量也在缓缓下降,从1997年257.6万人下降到2003年225.8万人。天津第二产业劳动力数在2000年后陡峭式增加,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保持相似的曲线形状,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零,说明仍然在吸纳劳动力。河北省第二产业劳动力曲线平缓上扬,一直在缓慢增加,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正值,说明河北省第二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的容量(图4-8)。

北京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0年后大于零,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直线型增加,尤其是在2005年后增幅明显。天津第三产业劳动力在2000年后曲线上扬,增幅明显。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05年后还是小于零,说明第三产业劳动力已经整体处于饱和状态,已经没有太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河北第三产业劳动力曲线与第二产业劳动力曲线保持了相似的走势,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自1978年来也是一直为正,说明第三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图4-9)。

图4-7 1985-2013年京津冀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

图4-8 1985-2013年京津冀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

图4-9 1985-2013年京津冀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

从上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历史变化过程与劳动力数量分布演变可知,北京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很明显,天津和河北第一产业劳动力缓慢的减少,河北第一产业劳动力也在减少,但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数依然很大,2013年为1404.49万人。第二产业劳动力北京、天津和河北都有所增加,北京从1978年177.9万人增加到2013年210.9万人,天津从1985年228.04万人增加到2013年353.85万人,河北从1985年的557.49万人增加到2013年1438.07万人。从劳动力绝对数量来看,北京第二产业劳动力没有大幅增加,天津和河北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幅明显。北京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量很大,从1978年140.3万人增加到2013年874.7万人,天津从1985年128.73万人增加到2013年424.62万人,河北从1985年394.58增加到2013年1341.37万人。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幅最大,从2013年数据来看,北京从劳动力产业构成来看,主要从事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天津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例相差不大,第三产业劳动力数略多于第二产业,京津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很明显。河北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基本为1:1: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比例略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河北仍然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出。

2.京津冀各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劳动力吸纳情况

表4-7计算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说明第一产业还有需要转出的劳动力。当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说明该产业的GDP比重小于劳动力就业比重,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需要转出的剩余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零,说明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还在吸纳劳动力。

京津冀三次产业分地区来看,北京、天津、沧州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劳动力就业比重,因而需要转出劳动力,对劳动力有挤出效应;石家庄、廊坊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说明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力是减弱的,其他地区第二产业处于吸纳劳动力状态;北京、石家庄、廊坊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这三个地区第三产业还在吸纳劳动力,而其他地区都为负值,对劳动力有挤出作用。

表4-7 京津冀各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2013年)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