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公共服务对劳动力增长的乘数效应

基本公共服务对劳动力增长的乘数效应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备较发达的公共服务系统,如东部沿海省份,这会进一步吸引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发挥辐射效应,增加非技能劳动力外来务工,因而公共服务发达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了初步判断公共服务对地区劳动力就业的乘数效应,笔者使用截面数据进行了基本的OLS回归。

基本公共服务对劳动力增长的乘数效应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非技能劳动力流入影响的机理,更主要是通过吸引高技术人口流入,增加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产生辐射效应从而吸引非技能劳动力[5]流入。这种辐射效应主要表现在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购买力较强,其占比的增加会扩大地区的商业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各地区跨省流入劳动力有绝对高于其他行业的比例从事了商业服务业[6]职位,且中国跨省流动的劳动力有70%以上为低技术劳动力也即作非技能劳动力,经验数据显示地区商业服务业岗位与低技术跨省人口流入是匹配的,所以技能劳动力带来的商业服务业需求的增长,会吸引更多的非技能劳动力寻求工作机遇,从而对于地区就业规模的创造起到乘数效应。陈斌开等(2016)将高技术的劳动力带来的这种效应称之为高技术人口的“外溢效应”,而笔者认为这更多的是由于高技术劳动力对商业服务业增长的辐射效应而产生的结果,因此笔者将其命名为技能劳动力的“辐射效应”,同时也便于与技能劳动力的“技术外溢”这一概念区分开来。此外,高技术劳动力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本促进该地区生产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人际交往传播前沿技术,促进知识的转移和传递,加深了人口流入地的经济发展(Hornung,2014)。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具备较发达的公共服务系统,如东部沿海省份,这会进一步吸引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发挥辐射效应,增加非技能劳动力外来务工,因而公共服务发达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城镇化水平。然而,非技能劳动力的扩张不可持续,过度流入的非技能劳动力会对地区公共服务产生拥挤效应,产生负外部性,如在教育、社会治安、环境治理与城市交通等方面都会产生压力,这会使基本公共服务为技能劳动力带来的效用降低,因而减缓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及辐射作用的效果。

为了初步判断公共服务对地区劳动力就业的乘数效应,笔者使用截面数据进行了基本的OLS回归。图4.3是使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能劳动力占比与非技能劳动力流入占比的回归散点图。图4.3(a)与图4.3(b)分别使用2010年与2000年的截面数据。图4.3(a)可以发现,2010年地区高学历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地区迁入的低学历流动人口高度正相关,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地区高技术就业人口占比增加1%,地区迁入的低技术人口会增加1.79%,回归结果显著,t值为6.48。由于截面数据只能彰显一年的技能劳动力的辐射效应,为了避免2010年为特例,图4.3(b)将2000年的高技术就业人口占比与低技术流动人口占比进行拟合,发现结果同样呈现高度正相关,2000年高技术就业人口占比增加1%,低技术人口的迁入会增加1.04%,拟合结果在1%的条件下显著,t值为4.65。图4.3说明地区技能劳动力存量的增加对非技能劳动力流入的辐射效应是显著存在的。由公共服务地区差距引起的劳动力在技术结构上的非均衡转移,不仅会改变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水平,同时也印证了人力资本的辐射效应使劳动力流入的水平出现乘数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地区间的两极分化可能强化了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因此,由公共服务地区差异影响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会通过技能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辐射作用而增强。

(www.xing528.com)

图4.3 2010与2000年高学历就业人口的辐射效应

注: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横轴hlabr为高技术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的比重,纵轴lflabr为低技术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