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方法与结构内容分析

研究方法与结构内容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研究方法资本空间化问题的研究方法应该紧跟马克思的步调。“二重分析法”和“整体性的辩证法”这个研究方法决定了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进而又决定了学术的逻辑结构,而学术的主要内容不过是逻辑结构的展开和自我实现。第五章将资本空间化研究聚焦在社会主义的空间正义实践上,从而引出第六章我国空间正义事业问题。这便是第六章在本书中位居的结构和作用。

研究方法与结构内容分析

(一)研究方法

资本空间化问题的研究方法应该紧跟马克思的步调。因为,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方法展示出研究资本问题的科学方法。见田石介在《资本论的方法研究》中也认为,《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以形式逻辑的分析与综合为基础的但又有超越的辩证方法。一方面,“马克思的分析是从已知事实出发的,但不是停留在这种事实的知识,而是从那里分离出作为现象所表现的本质性的东西,把已知对象作为本质性东西的一个表现形式而把握,把其表象变为概念”[113]。也就是说,“对于马克思,……他不是从这个对象分离更具体的各种形态和各种成分,……他是从这个对象分离出比它更抽象的基质”[114],而不是把概念的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混淆起来。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综合方法也是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方法。“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上升还有一个相反的侧面,那就是先行的抽象概念由后续的具体事实得到说明和验证的过程。即一方面,它不是从绝对的前提向被给定前提的东西进展,相反,是前提由被作为前提的东西赋予基础的过程,在逻辑上既是进展的过程又是后退的过程。这是马克思的方法展示唯物论性质的重要侧面。唯此,综合必然包含具体的分析事实才有更积极的理由。”[115]易言之,从概念一般到具体范畴的进展仍然是由分析后者的表象来获得,综合的过程是对同一个具体表象的分析过程。从表象材料的分析得出抽象的概念,从一般再到各种形式、各种现象的过程发生式地展开,哪怕这看上去很像先验的逻辑演绎。在空间维度上,资本的概念一般和具体形式的关系也经分析被明确,从而形成这种发生式展开的必然性,是资本概念内在必然性的展开:资本空间化是资本概念一般的必然性展开,即便这看上去像某种先验结构。

笔者的研究方法就是采用《资本论》的“二重分析法”和“整体性的辩证法”,使研究形成一个展开的下降过程和综合的上升过程之整体的“逻辑闭合回路”。“二重分析法”和“整体性的辩证法”这个研究方法决定了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进而又决定了学术的逻辑结构,而学术的主要内容不过是逻辑结构的展开和自我实现[116]

(二)结构内容

由此,不难理解篇章的逻辑结构。资本空间化问题的逻辑“元点”是资本与空间在概念层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二者和逻辑关系。这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以资本研究为核心的空间批判理论必须在二者的本质上回答“本位问题”,这不只是关乎研究视角是时间的还是空间的角度问题。同时,既要在资本本质的不同层次考察空间要素是如何融入其中,又要避免把空间要素提升到资本批判的本体论高度。以资本为本位,考察资本和空间如何在一般概念层面进行理论对接以及资本积累和空间生产二者间逻辑如何对接,正是第一章和第二章在全书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所在。

在资本空间化的逻辑“元点”厘清之后,便讨论在经验层面资本如何具体展开空间形式即怎样进行空间生产和由此产生的影响。资本在现象界运动的界限不仅仅是纯粹的和绝对的、不仅仅是外部的和经验的。资本的界限和资本空间化的界限蕴含着何种双重性,又资本的一般概念如何在逻辑上和原则上被规定,又怎样在空间生产的具体路径中辩证矛盾地呈现出来,这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在行文中的地位:从概念逻辑分析过渡到了经验现象的考察。

资本空间化的影响已经孕育出摆脱资本统治新的空间生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孕育着“空间正义”的事业。因此,逻辑结构就进入了过渡环节,这是第五章的职能。第五章将资本空间化研究聚焦在社会主义的空间正义实践上,从而引出第六章我国空间正义事业问题。在探讨中国空间问题时,在面对中国利用资本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和实践空间正义事业时,又返回概念一般层面对马克思经典的资本本质的理解,和第一章讨论的资本同空间于不同本质层次上关系的问题做出与时俱进的解析,以便适合于我国空间正义事业的实际发展。这便是第六章在本书中位居的结构和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一章讨论资本本质的空间意蕴。资本本质最深层次不含“空间原子”,当代空间生产是资本的空间构序过程即资本空间化。资本欲实现其层次化本质离不开空间,空间是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中融入资本本质的。

第二章探究资本空间化逻辑。首先考察了资本逻辑与资本空间化逻辑各自的内涵和彼此的辩证关系。现实中,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独立存在;逻辑上,后者与前者并非泾渭分明。从资本空间化的动力学逻辑、加速度逻辑和不均衡发展逻辑中,能抽象出资本无限增殖的逻辑,但资本空间化逻辑是资本逻辑在空间维度中的展开,有其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论述资本空间化的路径和影响。资本空间化以科学技术资本化为技术路径,按照资本要求形塑物理空间、开掘社会空间,并以自然空间资本化为物质基础。资本空间化产生了资本积累的空间断裂、社会空间的政治对抗和生活状态的零度空间这三大辩证影响。

第五章考察空间正义是资本空间化辩证否定的逻辑演绎。基于第一章的分析,在概念一般层面解析资本空间化界限的双重性质,通过研究一般语境中空间正义思想推出空间正义是资本空间化的理论必然,并将之借鉴到我国语境中,进而阐述中国化解读的应然内涵,并同社会主义本质统一起来,最后依据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新时代新思想空间正义的实然内容。

第六章分析我国空间正义事业是超越资本空间化的可行实践。通过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空间分析,在我国语境和一般语境的辩证关系中探究我国资本空间化的矛盾现状,接着在我国语境中定位资本职能、升华“资本手段论”的理论层次,最终落脚于我国空间正义事业的几条具体实践之基本路径:以社会主义为制度优势、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航标,建构区域协调的城乡空间、民治民享的社会空间、美丽和谐的自然空间、健康积极的文化空间、合作共赢的全球空间,为解决我国资本空间化问题、践行我国空间正义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