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在秦、匈奴战争中的地位

宁夏在秦、匈奴战争中的地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时今宁夏属北地郡,为秦朝的北边要地,与匈奴牧地相邻,面临着匈奴不断南侵的威胁。除军队外,在国家机构中,已出现刑法和监狱。秦始皇时在河套地区所筑的城、亭障及徙民之地,也包括当时的宁夏地区。

宁夏在秦、匈奴战争中的地位

一、秦、匈奴战争中宁夏地区所处的地位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兼并战争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历史上称为秦朝。秦时今宁夏属北地郡,为秦朝的北边要地,与匈奴牧地相邻,面临着匈奴不断南侵的威胁。秦始皇曾亲自巡视陇西、北地两郡。

匈奴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其祖先为“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殷时奔北边”[1],称鬼方、獯鬻,周谓img27狁,战国时名曰匈奴、胡。[2]匈奴族长期在蒙古高原上逐水草而居,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战国后期,匈奴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其政治机构日臻完善。最高首领为单于,下设左右屠耆王(即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以上均为大贵族,凡二十四长,统率军队数千至万余不等。下设各级军官,有千长、百长、什长,各长为小贵族。大小贵族均为世袭。除军队外,在国家机构中,已出现刑法和监狱。[3]

匈奴贵族主张向外掠夺,因为“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4],因此他们规定:“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趋利”[5],匈奴族“随美草甘水而驱牧”[6]。“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禀”[7]。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其吃苦耐劳,善于骑射的民族特点。匈奴“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8],匈奴人尚武,不甘人下,以战死为荣。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与诸大臣议降汉时,皆曰:“不可。匈奴之俗,本上气力而下服役,以马上战斗为国,故有威名于百蛮,战死,壮士所有也。”[9]另外,匈奴习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因而族内无孤寡,人口增殖迅速,也是其实力强大的原因之一。

▲绿釉陶井

(汉 原州区北塬汉墓出土)

战国后期,中原地区进行激烈的兼并统一战争,匈奴遂乘机南下,入居河套以南地区(今内蒙古五原一带)。(www.xing528.com)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一说在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继之,始皇又派蒙恬北渡河(今乌加河)取高阙、陶山、北假中(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10]。蒙恬筑长城后,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万余里”[11],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万里长城。此间,秦兵在今固原地区对原战国时期的长城进行了修缮,并向北、向西利用黄河天堑,沿河设障,屯兵驻守。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发谪徙戍”。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迁北河(约为当今内蒙古乌加河)、榆中三万家”[12]

秦始皇时在河套地区所筑的城、亭障及徙民之地,也包括当时的宁夏地区。秦在北地郡的乌氏县境内设瓦亭关(今固原南)[13],在朝那县设萧关(今固原东南)[14]。另外,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设神泉障[15],在今宁夏陶乐县西南设浑怀障[16]。在关障处驻军防守。

为加强边防,秦始皇在始皇帝三十五年除修有直道外,还修回中道,并沿此道北巡。他巡经陇西、北地,“至鸡头山(今宁夏固原市西),过回中”。有人认为回中道从咸阳向西北沿泾水至平凉,再北经瓦亭关(今固原南)。秦时在西北边地修建道路,对帝王巡视、军粮运输和戍卒转徙均提供了便利条件。

总之,秦朝在西北边地(包括今宁夏地区)筑长城、建城市、修道路、置关障、徙谪戍、驻军队,加强了对匈奴的防御。

彩绘陶楼

东汉 吴忠关马湖出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