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的传播与建筑、雕塑艺术

佛教的传播与建筑、雕塑艺术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时期,佛教经西域正式传入我国。当时,宁夏为佛教由河西传入内地的重要通道,也是佛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地区,保留至今的佛塔、石窟群,以及众多佛教雕塑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佛教建筑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汉代以来流行的“石窟”建筑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我国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

佛教的传播与建筑、雕塑艺术

二、佛教的传播及其建筑雕塑艺术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为该国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前483年)。因他是释迦族人,故被信徒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圣人。东汉时期,佛教经西域正式传入我国。魏晋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当时,宁夏为佛教由河西传入内地的重要通道,也是佛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地区,保留至今的佛塔、石窟群,以及众多佛教雕塑的发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铜造像碑

北魏 彭阳县新集乡出土)

位于今银川市北郊的海宝塔(又称黑宝塔、赫宝塔或北塔),据乾隆《宁夏府志》说为“汉、晋间物”,“相传赫连勃勃曾为重修”。塔源于古印度,是佛教建筑之一种,梵文作Stupa,义为“高显”或“坟”,中文译为窣塔波、塔波、浮图等。它是佛教徒为藏置佛祖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塔随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大都崇尚佛教,如后秦皇帝姚兴得印度僧人鸠摩罗什,尊之为国师,“奉之为神”。赫连勃勃既得宠于尊崇佛教的姚兴,又处在“大营塔寺、奉佛者十室而九”[61]环境里,在他统治的饮汗城附近建立或重修佛塔是完全有可能的。[62]现存的海宝塔在清代曾两度重修。塔为楼阁式九层砖塔,建在一个高大的台基上,总高54米。塔的平面呈方形,每层的四面正中设券门式明窗,略向外突出,明窗两侧各有一假龛。层与层间隔以挑出的棱角牙子和叠涩砖檐。塔顶四角攒尖,上立四面圆体塔刹。塔室呈十字形,由四个对称的砖砌拱券交会而成,其方形空间隔以楼板,由旋梯可以逐级上登。这种建筑特点,在我国历代数千座古塔中仅见。[63](www.xing528.com)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佛教建筑除塔之外,还有大量的石窟。石窟原是佛教徒们为纪念其始祖释迦牟尼和仿效释迦牟尼来“修行”而建的。这种佛教建筑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汉代以来流行的“石窟”建筑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我国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在固原市西北约50公里的须弥山上,分布着一个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一百三十多个洞窟分别错落在五个山峰上,当地群众分别称之为“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桃花洞”。

须弥山石窟开创于北魏,经西魏、北周和隋的陆续开凿,至唐达到全盛。现保存有造像的二十余窟中,属于北朝时期的有五窟。北魏时期的窟室为单间、方形,室内有直通窟顶的方形塔柱。室内像为一佛二菩萨。造像面容清瘦,呈现出“秀骨清相”的风格。主佛着双领下垂大衣,用密集的平行阴刻线条表现衣服纹饰。[64]北周时期的石窟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好,在整个石窟群中占有重要地位。石窟形制除仍有北魏时的方形、中心塔柱窟外,还出现了有方形覆盆式顶窟。窟内造像仍以一佛二菩萨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单窟主佛、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的配制。主佛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菩萨衣着华丽、璎珞环身,开辟了一代敦厚华丽的新风。其中51号窟的三尊结跏趺坐大佛及左壁的站立菩萨像,造型生动,雍容华贵,是须弥山石窟造像中的上乘之作,被称为须弥山石窟之光。[65]

魏晋南北朝时期宁夏地区佛教的兴盛,还可以从大量佛教文物的发现和出土得到说明。如彭阳县新集乡就出土有北魏早期的佛、菩萨、供养弟子、飞天等石造像和铜造像。其中一件有北魏建明二年(公元531年)的题刻。西吉县发现有一佛二菩萨的铜造像,纪年为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