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方法和策略

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方法和策略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发展节水农业以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更是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界的重大课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的方法和策略

我国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土资源分布和组合很不平衡,并且各地作物和生产条件差异很大,特别是华北平原农区缺水严重,农作物产量高,自然降水少,地表可重复利用水源缺乏,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抽取深层地下水来补充,开采的地下水量占供水总量的70%,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干旱而损失粮食0.7亿~0.8亿吨,相当于年总产量的1/6。在我国,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占全国用水量的70%,在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农业用水的效率又相当低,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1立方米灌溉水只能生产1公斤粮食,低于发达国家1∶1.2至1∶1.4的水平。农业部提出要把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因此,控制农业用水总量迫在眉睫,如果能把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从目前的约50%提高到70%,则每年仅灌溉用水就可节水约900亿立方米,是我国每年灌区缺水量的3倍。目前,发展节水农业以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更是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界的重大课题。

(1)推进品种节水。加快选育推广一批抗旱品种,提高水分生产率和抗旱保产能力。

(2)推进结构节水。立足水资源调减,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是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

(3)推进农艺节水。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集成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www.xing528.com)

(4)推进工程节水。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新建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分区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改善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减少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

(5)推进制度节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和用水价格,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