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差不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从差不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现在瓶子满了吗?”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如果一个人做起事来总是精益求精,总是让别人惊喜,上司自然会注意到他,必要时自然会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曹景行最怕的是休假和出差。没有这种为了艺术事业而追求极致的精神,玛丽布兰就绝不可能达到如此的巅峰状态。

从差不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人都有惰性。如果你现在在一个平庸的职位上可以得到不错的待遇,并因此缺乏向更高职位努力的动力,那非常遗憾,因为你的进取心开始被消磨了。其实,你有能力做得更好。

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得挺好,可以站稳脚跟了,别人也这么告诉你,那你应该听听这番话:其实你的薪水不算多,你要是不想争取更多,恐怕就连这点薪水也不能保住。现在的社会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不做得更好,就会变得更差,甚至有的时候慢进也是退,你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但是还会被淘汰。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你吗?那些能够做得更好的人,正等着把你挤下去呢。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你要想生存就得拼着命把工作做到自己的极致。

一天,一位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管理专家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将石块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管理专家反问:“真的?”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

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接下来专家发问:“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纷纷发言,最后,他笑着说道:“你们的看法也是对的,但我认为这个演示说明的意思是,哪怕你做得再好,但只要你继续努力的话,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www.xing528.com)

作为一个职员,如果你想迅速获得提升,就找一些同事们啃不动的工作,去努力完成它。做好了,你就会脱颖而出。如果一个人做起事来总是精益求精,总是让别人惊喜,上司自然会注意到他,必要时自然会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没有一个雇主不喜欢有上进心的下属,他们也在随时观察员工们的表现,你必须把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争取达到惊人的效果,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你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曹景行是著名媒体人,历任《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笔、亚洲联合卫视总编辑。1998年加入凤凰卫视,其开创的《时事开讲》栏目,获《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新闻类节目”。激烈的媒介竞争使曹景行有“资料饥渴症”,每天的看报量要达20份左右,国内国外的报纸都有。每天“狂吃”的不但有报纸,还有新来的杂志,而且还边看边听电视。还要上网,去捕捉最新动态和突发事件。经常要立即选题、改题和定题,往往是边看边想。常常是为了20分钟的节目,他背后要花七八个小时的努力去准备。

曹景行最怕的是休假和出差。一到出差,就看不到港台报纸,信息量受到限制,等回去工作时心里就没底。为了保证新闻思维的连续性,就要立即补看落下的报刊资料。曹景行虽然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但他深知传媒领域快鱼吃慢鱼的道理,所以70岁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就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

著名女歌唱家玛丽布兰有一个绝招,她能够从低音D连升三个八度唱到高音D,这样的高难度技巧令人大为折服。一天,一位评论家忍不住请教了她成功的秘诀,玛丽布兰说:“嗯,那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做到的。开始我为了练这个音花了很长的时间,那个时候,不论我在做什么,穿衣也好,梳头也好,我都在试图发这个音。最后,就在我穿鞋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感觉。”没有这种为了艺术事业而追求极致的精神,玛丽布兰就绝不可能达到如此的巅峰状态。

刚有点儿小小成绩就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就。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敞开生活之门,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他有足够坚强的意志,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