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产城关系的研究探讨

港产城关系的研究探讨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沿海港口城市再次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港、产、城关系——融合、联动、互动等成为当今沿海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港口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陈晨子和成长春[58]研究了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在复合系统中的协调发展问题,即某一时期内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

港产城关系的研究探讨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沿海港口城市再次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港、产、城关系——融合、联动、互动等成为当今沿海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港口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港口多种功能的发挥、扩大和升级形成了日益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并逐步形成港口与城市的一体化,港口与城市一起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中心[9]。邵贞和战炤磊[57]认为“港产城联动”是指港口所在地区依托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体系,同时又借助产业与城市的需求优势和腹地支撑进一步提升港口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三大子系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战略模式。陈晨子和成长春[58]研究了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在复合系统中的协调发展问题,即某一时期内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文章建立了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收集了连云港市1998—2011年的数据,定量评价该地区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以达到通过评价,揭示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目标。梁辰等[59]为深入研究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问题,从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出发,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提取城市空间利用地理信息,结合分形几何、空间重心等理论,综合考虑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人口、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现象,归纳总结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该研究分别从城市空间增长速率、结构形态、分型演变与重心转移角度揭示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规律,可为提高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纪慰华[60]上海临港地区为例,针对临港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存在的建设滞后、多式联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树立高标准的规划建设理念、建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大力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议,以期推动临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炤磊和李芸[61]认为沿海地区在“港产城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例如港、产、城子系统实力基础薄弱,存在条块与区域双重分割,要素、体制、机制等面临诸多瓶颈制约等,基于此,探讨了“港产城联动”的推进路径。朱善庆等[62]以“多规合一”为背景,以港口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证以港、产、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探讨临港经济区规划的编制框架和规划重点,并结合规划实践,对临港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临港经济区资源评价与承载力分析、临港经济区多规合一等技术难题进行探索。邵贞和战炤磊[57]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系统分析模型,对五个样本城市“港产城联动”的总体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然后辩证分析样本地区“港产城联动”的突出问题和优势条件,进而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推进模式等方面探讨沿海港口城市实现“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战略路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