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不远人:探讨民间儒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道不远人:探讨民间儒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自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是活生生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儒学的精神价值。儒学的学术研究与民间儒学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两者应互为表里,相互补充。香港法住学会霍韬晦先生所推动的文化事业基本上也属民间儒学的范畴。朱子的经学与理学研究在当时无疑是第一流的。

道不远人:探讨民间儒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自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自汉代至民国,儒学本来就是活在民间社会,起着指导、凝聚人心作用的精神价值。历史上儒学的形态既有上层社会的经典注疏传统等研究性的层面,又有把经典中的精神与经验转化为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制度与管理方略的层面,更有将其中的精神信念与价值体系通过各种方式教化民众,转化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行为方式的层面。民间儒学是活生生地在老百姓生活中起作用的儒学的精神价值。

中国人一般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儒家文化观念的影响,越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越是拥有儒家的基本价值。这是民间儒学的基础。仁义礼智信等我国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普通平凡的老百姓,例如蹬三轮捐钱给贫困生的白芳礼老人,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道德模范吴天祥,防治艾滋病的专家桂希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以及一些青年志愿者朋友,仍然继承并实践着中华文明的精华,以一颗仁爱之心,诚朴信实,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爱利他人,服务社会。

近七八年间在我国大江南北的民间,有关王善人的故事广泛流传,不胫而走。王善人即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是位东北农村的长工,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他没有念过书,却成了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办了大量的女子学堂。原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梁冬在介绍王凤仪时,称他为“儒家的慧能”。民间宗教团体自发推动了学习王善人的运动,他们四处赠送有关王善人的书、护身符与光盘,办了有关王善人的网站。我以为这是我国善事、善书传统的现代版,颇值得我们儒家学者重视。此即我所说的民间儒学。

近二十年推动民间儒学的特点是海峡两岸三地互动,佛道教团体与民间团体互动,例如台湾知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来大陆讲国学,王财贵来大陆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净空法师在香港与安徽推动《弟子规》的学习运动等。现在《弟子规》已成为流传最广的蒙学读物,乃至成为企业管理的宝典。(www.xing528.com)

儒家学者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撰写研究论著上,儒生的本性在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有理想有人格,落到做事做人的实处,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扶掖青年,弘大正气,鞭挞丑恶。儒学的学术研究与民间儒学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两者应互为表里,相互补充。当然,两者也可以分途,我们鼓励学者们以现代学术的方式,埋头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学者们立志做全面的人,全面的儒者,例如梁漱溟先生。梁先生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推行乡村建设运动,即是民间儒学。香港法住学会霍韬晦先生所推动的文化事业基本上也属民间儒学的范畴

我们且以朱子为例说明历史上儒学大家的全面性及诸方面的贯通。朱子的经学理学研究在当时无疑是第一流的。更重要的是,他潜心撰写、反复修改《四书章句集注》,此书在朱子身后六七百年间成为影响整个东亚诸国家地域的朝野上下的最重要的著作,代表了东亚的精神文明。受《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诸多蒙学读物、家训、善书、戏文、谚语等,使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核心价值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指南与安身立命之道。

朱子很重视带有宗教性与社群性的民间礼俗的重建,着力推广吕大钧兄弟的《乡约》与《乡仪》,将二书合编成一书,修补加工为《增损吕氏乡约》。朱子又兼采宋代人的家规,在司马光《书仪》、《家范》与程子祭礼的基础上,作《家礼》。是书的撰著,更可见朱子对士庶通用,尤其是庶民可实行的日常生活仪礼规范,主要是冠婚丧祭之礼的重视。《乡约》与《家礼》在我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地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传统社会中,儒家的终极关怀、精神价值是通过家教,通过执守行为规范的“礼”,特别是乡约、家礼等,得以在下层民间社会流传与维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