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浦东新区主要的任务在于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缩小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差异。目前,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都是公有性质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主要也是在这类企业就职,私营、民营企业的比重还很低,外资单位更是凤毛麟角。未来应该调动多方资源,整合市场的力量,为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从而健全多元主体投入机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处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以下,尚不能满足不断提升和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民生需求。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新区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十三五”期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新区卫生发展总的方向应围绕建设健康城区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一体、功能完备、公平高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而言:(1)新区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应增加总量、提升水平。不论是从医疗机构人口力资源配置(每千人卫技人员数、每千人护士数、每千人医师数),还是从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来看,浦东新区都远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医疗卫生服务总量能与之相匹配,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对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量不断增加之下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将是未来浦东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2)进一步优化资源的空间布局。浦东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呈现出明显的“北多南少,北高南低”的特点。政府可以有引导性地促进人口南迁,这不仅要求南部区域大力建设与人口规划目标相匹配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管网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也需要相关就业机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让人口在市场的作用力下往南迁移,从而形成南北均衡的空间布局。(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浦东新区主要的任务在于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缩小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差异。同时,大力推进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上下联动、衔接互补、资源共享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4)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目前,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都是公有性质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主要也是在这类企业就职,私营、民营企业的比重还很低,外资单位更是凤毛麟角。未来应该调动多方资源,整合市场的力量,为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从而健全多元主体投入机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