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缩小教育差距,建设教育强国

缩小教育差距,建设教育强国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缩小我国与这些国家特别是处在第一类别的西欧和北美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力差距,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其三,中国教育质量竞争力指数同比显著增强。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教育国际化造成的重大阻碍,严重扭曲了全球教育国际化的实际水平,仍选取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测度。

缩小教育差距,建设教育强国

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数(2021年版)》分析了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状况与演变趋势。2021年,中国教育竞争力指数在这38个国家中位于第18位(表2-1),虽然近三年表现出较好的持续增长性,但与世界教育强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资源竞争力指数相对偏低。为了缩小我国与这些国家特别是处在第一类别的西欧和北美国家(表2-2)之间的教育竞争力差距,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表2-2 教育国际竞争力聚类分析

*资料来源:黄艳、周洪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年版)》

具体来看,中国目前的教育国际竞争力表现如下:

其一,中国教育综合竞争力水平与世界教育强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表2-1可知,中国教育竞争力指数在38个国家中位于第18位,虽然相比2020年有所进步,但与排名第1的美国仍然相差近3个点,与西欧和北美等传统教育强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在亚洲,以色列、日本韩国的教育竞争力指数位列中国之前。由此可见,未来在教育领域与中国竞争的国家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但是主要来自西欧和北美。

其二,中国教育规模竞争力指数在绝对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但在相对数量上仍然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在初等教育生师比、成年受教育人口比例这两项指数上中国的排名较为靠前,均排在38个国家中的第10位;但是入学率、研究生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数均排在25位之后,成为显著拉低我国教育规模指数整体排位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我国教育竞争6个评价维度上,教育规模、教育质量与教育投入指数得分偏低,应继续在上述弱势指标上加大投入力度,以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其三,中国教育质量竞争力指数同比显著增强。中国教育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38个国家中的第15位。通过对构成教育质量竞争力的4项三级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数学科学教育的质量与科研机构的质量两项指标上分列38个国家的第1和第2名,表明这两项指数已成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主要动力,反映出中国近年来在高质量基础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但是,我国在职业培训质量和教育信息化质量这两项指标上排名较为靠后,分列第25位和第36位,表明我国今后在这两个领域仍然需要加大投入和予以政策支持。

其四,中国教育投入竞争力指数仍有待提高。中国教育投入竞争力指数位居38个国家中的第19位,表现一般。本研究对构成教育投入指标的5项三级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研发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中学生人均政府支出占人均GDP的百分比,以及教师薪酬占高等教育公共机构总支出的百分比等4项指标,指数排名均位列全球38个国家中的14名之后,仅教育支出占政府开支总额的百分比指数位列第2名。在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六项评价维度上,教育投入竞争力指数明显偏低,成为影响我国教育竞争力均衡发展的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于2012年实现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并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然而,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以政府支出为主,私人投资显著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总投入的综合水平。对比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尽管政府财政性经费依旧是教育投入的主体,但私人投资的规模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私人投入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日本、韩国高等教育阶段的私人投入分别占GDP总量的1.6%、0.9%、0.9%,远高于公共投入(如表2-3所示)。此外,私人的高投入并未对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这些国家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位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上。多渠道持续的高投入,使得这些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始终位于世界前列。我国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前提,加强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是十分必要的。

表2-3 美、日、韩三国各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2021)

其五,中国教育公平国际竞争力指数表现较弱。我国教育公平国际竞争力指数在权重显示度较高的识字率男女比例、初等教育入学男女比例和中等教育入学男女比例三个指标上均显著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中国教育公平国际竞争力指数位居38个国家中的第37位,其中仅高等教育入学男女比例指标排在20名之前,其余指标在38个国家中的指数排位均位于30名之后,显著拉低了中国教育公平国际竞争力的指数值。(www.xing528.com)

其六,中国教育产出与创新指数表现优异,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教育产出与创新指数位居38个国家中的第5位,其中科研人员数量指标位列38个国家中的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和ESI论文数两项指标的指数排名均为第2位,表现十分优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申请、科研著作等产出性指标的指数排名较欧美教育强国仍然表现较弱,分别位列38个国家中的第22位、23位和13位,表明在高质量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方面,我国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七,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优势显著。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国,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教育国际化造成的重大阻碍,严重扭曲了全球教育国际化的实际水平,仍选取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测度。据统计,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同比增长6.25%。此外,2019 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54.45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进修。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目前,我国政府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两千多个。同时,我国已经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学历资格互认的《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总体来看,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在38个国家中排名第7,相比其他主要国家具备了一定优势,但从国内评价角度看,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教育综合竞争力六个评价维度上得分较低,表明后疫情时代我国仍需适当扩大教育开放程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此外,从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当前学前教育存在资源投入不足、民办普惠园扶持政策不明朗、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得到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教师素养不高等问题持续存在,仍需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睡眠不足、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足等问题也持续存在;高中教育多样性不足;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继续完善,师资力量有待增强;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顶尖学科不足、基础研究力量有限、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亟待优化等问题,仍需推进内涵式发展;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尚未确立;民办教育乱象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然存在机构资质欠缺、诱导消费、过度竞争等问题;我国目前家庭数字教育资源不均衡、由设备短缺所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同样较为突出[9]

这样的客观差距,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迫切要求我们继续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巩固已有成果,分步骤和有重点地全面提升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厚植教育强国之基。

【注释】

[1]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2.

[2]袁振国.我们离教育强国有多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

[3]高书国.教育指标体系——大数据时代的战略工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6-218.

[4]冯增俊.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J].教育研究,1999(03):12-19.

[5]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64-66.

[6]高书国.教育指标体系——大数据时代的战略工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9.

[7]高书国.教育强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431-434.

[8]这一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包含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规模与公平、教育效率与产出4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有多个三级指标。报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数据来源于国内外最新统计报告。

[9]刘骥.数字鸿沟下的教育公平——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9):35-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