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文化影响力发展角度探讨人为运作与自然发生的比重

从文化影响力发展角度探讨人为运作与自然发生的比重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为运作已取代自然发生成为文化影响力的主流发生、发展方式。但这些传统因素在当代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生成中相对人为运作已退居次位。但以其作用对象—服装流行、服装文化的发展和表现形式,可推得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具有强势主流为主而特色呼应为辅、多元竞放为主而统领规范为辅、相互交融为主而独立演进为辅、人为运作为主而自然发生为辅的发展动向。

从文化影响力发展角度探讨人为运作与自然发生的比重

人为运作为主、自然发生为辅的服装文化影响力动向,是从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的发生与发展方式角度阐释的。人为运作已取代自然发生成为文化影响力的主流发生、发展方式。

流行服装产生前,专员对流行服装轮廓、面料、色彩、风格等文化因素进行预测;流行服装推出中,企业以设计、发布、视觉、情感营销等方式增强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流行服装推出后,印刷媒体、艺术媒介、复合传媒、人为策划等传播媒介对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做进一步提升。

当代流行服装的所有推出步骤都被人为干预,形成了娴熟而稳健的流行服装文化运作体系。随着商业社会中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人为运作已成为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生成的主要方式。

自然发生是人为运作的辅助形式。中西服装发展史中,整体缓慢演进的各时期代表服装是当时最流行的服装,而使这些服装流行起来的文化影响力则是自然发生力多于人为运作力。自然发生力是“政治、经济、科学、宗教、思想以及其他各种文化现象的作用”[63]结果。

在服装自然发生、成长、分化的过程内,在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在服装的20大规律性变迁[64]中生成文化影响力,是自然发生力。但这些传统因素在当代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生成中相对人为运作已退居次位。

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动向给人以似真似幻、亦实亦虚、朦胧晦涩、难以捉摸的感觉。但以其作用对象—服装流行、服装文化的发展和表现形式,可推得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具有强势主流为主而特色呼应为辅、多元竞放为主而统领规范为辅、相互交融为主而独立演进为辅、人为运作为主而自然发生为辅的发展动向。

【注释】

[1]李砚祖.扩展的符号与设计消费的社会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10.

[2]夏征农.辞海(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510.

[3]西洋服装史中的近世纪,一般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路易王朝的结束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从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这三个多世纪。引自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

[4]西洋服装史所说的近代,是指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为止的这一个多世纪。引自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1.

[5]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7.

[6]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131.

[7]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7.

[8]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3.

[9]张业清,黄德玉,龚水林.企业文化新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9.

[10]“认为工人劳动效率不高是由于‘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愚蠢、不负责任等造成的’。”就是“X”理论。引自张业清,黄德玉,龚水林.企业文化新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3.

[11]“认为人不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给其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达到目标。从这个认识点出发,如果工人的工作没干好,就得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了。”这就是“Y”理论。引自张业清,黄德玉,龚水林.企业文化新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3.

[12]“Z”理论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提出来的。“‘Z理论’就是‘企业文化’的代称”“‘Z’=企业文化,而‘Z型公司’即具有‘企业文化公司’的别称。”引自张业清,黄德玉,龚水林.企业文化新潮[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4.

[13]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85.

[14]“即能满足人们文化欲求的产业。”引自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32.

[15]“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引自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7.

[16]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08.

[17]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09.

[18]表衣脱皮即“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的外衣被脱下来,为内衣所代替,而这种新的外衣经过若干时间也逃不脱被脱下来的命运,为新的内衣所代替。”引自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42.

[19]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4.

[20]吕拉昌,黄茹.世界大都市的文化与发展[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14:20.

[21]丽塔·佩尔纳.流行预测[M].李宏伟,王倩梅,洪瑞璘,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269.

[22]丽塔·佩尔纳.流行预测[M].李宏伟,王倩梅,洪瑞璘,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264.

[23]张玲.图解服装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76.

[2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67年大约20年间,流行可以说是‘以形来选的’。裙子的长短,腰围线的高低等全是形的问题;以1968年巴黎的五月革命为界,流行进入了‘以形和服用者的意识来选择的时代’,即‘形和意识’两个方面都受到重视。再用20年来分段,那么1988年以后就应该出现新的方向,这恐怕就是‘意识’部分更加受到重视的时代,自我主张,自我表现,自我演出……即自我的感性、自我意识的强弱,决定每个人对流行的态度。过去都是借助于设计师的主张,或是与设计师的主张发生共鸣才穿用的,今后,服用者自身的意识将进一步增强。”引自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31.

[25]“础型,即以人的体型、生理和心理为基础而形成的服饰本来的基础模式。这个体型的础型是服饰最初的形式,也可以说是归结的形式。随着文化的发展,尽管一时流行离开础型的膨大、厚重、奇形怪状的服饰,但又不断地、向心地回归到础型上来,础型就像地球的重力一样,即使远离它,也还会被吸引回来。应该说,这是向纯理的复归、向服饰正常状态的归结。”引自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50.

[26]美亚织绸厂近况[N].中华国货产销协会每周汇报,1946-04-01.

[27]陈大千.工业调查美亚绸厂参观记[J].文化建设月刊,1936,2(5):87.

[28]参加时装照片竞赛[N].申报,1936-05-11.

[29]开利绸缎公司征求春夏季服装设计[N].申报,1937-03-11.(www.xing528.com)

[30]此史料,原文见美亚时装展览会[N].申报,1930-10-30.

[31]美亚织绸厂在香港开展览会盛况[J].美亚期刊,1932(7)7,1:2.

[32]佚名.美亚先施联合时装表演会昨开幕[N].申报,1933-9-10.

[33]砚芸.永安时装表演速写[N].申报,1935-5-27.

[34]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43.

[35]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1.

[36]丽塔·佩尔纳.流行预测[M].李宏伟,王倩梅,洪瑞璘,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39.

[37]李当岐.制服研究的几个问题[J].服装科技,1993,4:20.

[38]柳泽元子.从灵感到贸易:时装设计师与品牌运作[M].李当岐,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22.

[39]擎起巴黎高级女装的第一位设计师是查尔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他的成功“引起一些设计师的效仿,于是巴黎逐渐形成了以上流社会的高级顾客为对象的高级时装业”,“现在时装界的许多传统习惯都与沃斯有关,让真人模特穿上设计师的新作向顾客展示的高级时装发布会(Collection)就始于他”,“他自己采购面料、设立创作工作室、拥有专属模特、每年举办四次作品发布会等一系列设计创作和经营紧密结合的崭新经营方法。”引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42.

[40]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9.

[41]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47.

[42]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2.

[43]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28.

[44]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09.

[45]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95.

[46]柳泽元子.从灵感到贸易:时装设计师与品牌运作[M].李当岐,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84.

[47]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34.

[48]李当岐.17~20世纪欧洲时装版画[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1.

[49]柳泽元子.从灵感到贸易:时装设计师与品牌运作[M].李当岐,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83.

[50]柳泽元子.从灵感到贸易:时装设计师与品牌运作[M].李当岐,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85.

[51]李当岐.西服文化[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0.

[5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5.

[53]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08.

[54]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1.

[55]“‘体形型’是按照体形分别包装的着装类型。原则上是上下分开的两部式,如寒带的衣物、我国北方民族的衣物、古代日尔曼等游牧民族的穿着,以及近代、现代西欧人的穿着,这种类型现在已作为国际通用的穿着方式普及于全世界。我国人民现在生活中90%以上的穿着都属此类。”引自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62-63.

[56]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1.

[57]李当岐.西服文化[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9.

[58]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81.

[59]“背子或作褙子(褙同背),又名绰子”.引自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309.

[60]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35.

[61]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

[6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50.

[63]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26.

[64]“即顺应环境的规律、内因优越的规律、优势支配的规律、模仿流动的规律、渐变惯化的规律、逆行变化的规律、竞进反转的规律、表衣脱皮的规律、形式升级的规律、形式下降的规律、系统分化的规律、不用退化的规律、无缘类同的规律、性别对立的规律、融合消化的规律、停滞残存的规律、孤立烂熟的规律、不变固定的规律、基型复归的规律、国际同化的规律。”引自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