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褙子与半臂、中单:外在衣着样式的异同及演进

褙子与半臂、中单:外在衣着样式的异同及演进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褙子与半臂、中单在外在衣着样式上存在诸多的相同之处,部分学者认为褙子是对半臂、中单样式的承继和演进。现代服饰专家周锡保先生在分析褙子的穿着对象、摘述宋人对于褙子的记载、提炼褙子的三大形制特点时认为:“宋代的褙子,即承前期的半臂形式以及前期的中单形式两者发展而形成的”。

褙子与半臂、中单:外在衣着样式的异同及演进

褙子与半臂、中单在外在衣着样式上存在诸多的相同之处,部分学者认为褙子是对半臂、中单样式的承继和演进。

1.褙子与半臂

所谓半臂,顾名思义,是一种衣袖长度及肘、身长及腰的上衣。这种衣式兴起于隋朝,是自晋之“半袖”发展而来,即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图3-5-5)。

半臂在唐代颇为流行,男女皆可服用(图3-5-6)。据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半臂》中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请中单上加半臂,以为得礼,其武官等诸服长衫,以别文武,诏从之。”

图3-5-5 隋代半臂

图3-5-6 唐代半臂

唐初文官服半臂,外罩于中单之上,其目的是通过外在服饰的穿用,以识别和区分文武官员。半臂因脱换便利,常为初唐至盛唐女子家常穿用,且大多外罩于衫外,对襟翻领(或无领),胸前结带或作敞胸套头式。如西安王家坟村出土的坐薰笼,妇女就是在小袖衣上外穿的敞胸套头式半臂,袖长位于上臂约上二分之一处。对照半臂和褙子的样式,两者皆具合领、对襟的衣式特点。宋人据此作出推断,褙子的由来乃源于半臂(图3-5-7~图3-5-9)。正如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载:“唐高祖减其袖,谓之半臂,今背子也。”

《画史》亦载:“近又以半臂军服被甲上,不带者谓之背子,以为重礼,无则为无礼。”可知,褙子是在军中之服半臂的样式之上,加长袖子及衣长继而形成的一种衣式(图3-5-10)。

(www.xing528.com)

图3-5-7 宋画《文会图》中的半臂

图3-5-8 日本正仓院唐制半臂

图3-5-9 唐制圆领对襟半臂与唐制直领对襟半臂

图3-5-10 唐代半臂军服

2.褙子与中单

中单是右衽的交领内衣,穿时用腰间系带围束。褙子前襟中虽无纽扣或系带,但在衣侧两腋和背后都垂有带子,或用勒帛系束,或不系勒帛。中单腋下缝合,而褙子则离异其裾,中单两腋各有带,穴其掖而互穿之,以约定里衣,至褙子,则既悉去其带,唯此为异也。褙子两侧衣裾开衩分离,主要是为了效仿中单两侧虚垂的衣带,是对中单交带形式的一种延续,是对古代衣式的一种遗存,以表“好古存旧”之意。故又云:“今世好古而存旧者,缝两带,缀背子,掖下垂而不用,盖放中单之交带也。虽不以束衣,而遂舒垂之,欲存古也”。

现代服饰专家周锡保先生在分析褙子的穿着对象、摘述宋人对于褙子的记载、提炼褙子的三大形制特点时认为:“宋代的褙子,即承前期的半臂形式以及前期的中单形式两者发展而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