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军装行业的兴起及沿革

天津军装行业的兴起及沿革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军装行业的历史,截至天津解放时已近六十年。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由清末至民初为兴起时期;北洋军阀时代为全盛时期;北伐成功后至解放前夕为维持时期。此外,各地未设被服厂的大小军阀,更多向天津采购军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天津军装业的兴旺发展。那时,军衣商的业务对象主要是伪治安军及各地伪保警队、自卫队和县警察军警服装。其他各户,则以承做铁路局、警察局、盐务局及各县地方团队的制服为主。

天津军装行业的兴起及沿革

天津军装行业的历史,截至天津解放时已近六十年。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由清末至民初为兴起时期;北洋军阀时代为全盛时期;北伐成功后至解放前夕为维持时期。

清光绪年间,天津已成为水旱码头和对外贸易商埠,工商业逐渐发达。当时清军的京畿禁卫军和驻防各地的庆军、毅军、定武军、武卫军等,多来津向各大棉布庄采购布料制作军服。交往熟悉后,各军便委托棉布庄代找成衣加工店。

那时的陆军军服,上身是中式袄,外穿四周镶边的大号坎(坎肩);下身是紧身裤,裤腿系带子,外套战裙;军官穿靴子,士兵穿青布鞋。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成立“新建陆军”,军服改为西式上身,中式便裤,戴大檐军帽。稍后,聂士成的武卫右军驻扎在津,步队也改穿紧身短褂,马队仍着战裙。袁、聂的军队都向各棉布庄大量订制军服。据说最早承做新建陆军军装的是春华泰棉布店。该店开设于清光绪十几年,地址在北马路通衢胡同,经理最初是王鼎臣,庚子后改为李竹臣。该店原来只经营绸布,后因承做“新建陆军”军装,才在锅店街设立栈房作为军装部,招雇成衣工人,把布匹剪裁后,再找郊区各住户加工缝制、锁钉扣和絮棉花等,制成军装,这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往来城乡之间,发活收活,俗称“撒官活的”。春华泰承做军装后,利润优厚,便逐渐以经营军装为主。1912年旧历正月,天津发生“兵变”,春华泰的北马路绸布门市部被抢掠焚毁,复业后就改为军衣庄,放弃绸布生意。

春华泰经营军装生意兴隆,而且客观需要不断增加,于是春华泰本柜同人有不少都陆续离号,或领东或与人合伙开设军衣庄。陈秀甫早在1900年前即出号,并设铭利军衣庄,曾承揽清朝兵部的军服生意,很得利。史世甫也是1900年前出号,开设华懋昌军衣庄,曾承做北京禁卫军的军装。1900年后出号的有左荫棠,1902年开设义源涌军衣庄,其领东经理是张汉卿,也是春华泰的同事,以后张又脱离义源涌,自己开设宝聚源军衣庄。义源涌和宝聚源都以承做警察制服为主,大主顾为直隶警察厅、铁路局、盐务局等。另有文生祥、鸿兴懋等军衣庄,也都是春华泰出柜同事开设的。除以上由春华泰派生出来的军衣庄之外,当时尚有同发厚军衣庄、王子云经营的直隶学工厂(专做军装),以及专为该厂制造军用皮件的华洋皮件公司(创办人金长庆)。以上是清末民初天津军装行业的大体情况。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竞相扩充军队,军服需要不断增加,天津军装业也随之进入全盛时期。当时,凡能与军阀拉上关系的人,不论是否内行,有无资金,都能开设军衣庄,大发其财。因此,军装行业户数增加很多,但当时尚无行业公会组织,所以确实户数无从统计。(www.xing528.com)

民国初年,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时,曾在北京设立陆军被服厂,凡在编制内的北洋系统陆军军服,均由该厂统一制发。可是,各地军阀都在私自超额扩编军队,政府所发军服不敷需要,且制做军服又有很大油水,各军阀都不愿舍弃这块肥肉,因而多要求改为直接领取饷银,自己招商承做,或自己设厂制作,借以从中取利。如曹锟之弟曹锐任直隶省长时,即在天津设直隶被服厂,专为直隶军队制军装被服而设,规模之大为一般商营军衣装望尘莫及。曹锟失败后,该厂即倒闭。至褚玉璞任直隶督办时,又设直隶被服厂,吸收商人齐凤山的豫诚信军衣庄原班底,厂长亦由齐担任,具有半官半商性质。褚失败后,亦就随着关厂。另外,在李景林任直隶督办时,亦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等3个被服厂,存在时间也不长。这些“官办”的被服厂,有时也找天津军装商代做部分加工。此外,各地未设被服厂的大小军阀,更多向天津采购军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天津军装业的兴旺发展。

北伐成功后,北洋军阀势力垮台,在国民党取得表面统一的形势下,仅有冯玉祥西北军张学良东北军尚不时在天津订做军服,业务较前大为减少,因此不少军衣庄歇业。其尚存者亦多改变经营方针,业务重点转向承制警察局、铁路局、盐务局和各县地方团队的警察制服,以及各学校学生制服和童子军服等。这些新的业务对象改用登报招标办法招商承做制服,各军衣庄不能再像北洋军阀时代那样独家长期垄断。因此,同业之间竞争更为激烈,多暗中贿赂,拉拢单位的经手人,否则不能中标作成生意。北伐成功后到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军装业失去了北洋军阀时代那种在短时期内即可暴发致富的机会,基本上处于维持局面。

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本商人纷纷在津开设军服厂,有丝岗、田村、山下、中村、谷口、高岛屋等洋行。这些洋行都直接从日军专管军需的1820部队承包日军的军装被服、皮件等。有时因任务大,也找春华泰、天津被服厂、兴亚被服厂、华洋皮件公司等中国军衣庄代做一部分加工,原料由日军供给,中国商家只拿加工费和折发的一部分实物粮食。但因加工费还被日商从中剥一层皮,故多以“裁剪技巧”从中赚取布料。那时,军衣商的业务对象主要是伪治安军及各地伪保警队、自卫队和县警察军警服装。另外,南京汪伪政权也有一部分伪军服交天津厂家承做。到沦陷后期,日军对棉花、棉布统制更严,各军衣庄业务所受影响更大,因而有些户坐吃山空,资金耗尽而歇业。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天津,日商军服厂有的被官僚资本接收,改为“后勤总部军装被服厂”,有的由中国商人接营,如丝岗洋行归华经理王尧昆接办,改名尧记被服厂。国民党的“后勤部被服厂”,有时也发出一部分衣片,交各商家代为加工。但承做加工也不是很容易的,必须事先向其主管人行贿,才能拉到生意。那时,能为国民党加工军装的有义记被服厂、新亚被服厂、聚丰军装局、华兴军衣庄等家。其他各户,则以承做铁路局、警察局、盐务局及各县地方团队的制服为主。当时,通货恶性膨胀,承做军服均不按货币而按大五福布或粮食计算费用,等于实物交换,故能维持直到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