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制度理论的探讨

经济制度理论的探讨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本书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边际贡献是:通过对现行农村饮水制度的“卡尔多改进”,形成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其中包含7项制度创新,这为农村其他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为构建闭环制度体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经济制度理论的探讨

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制度供给可以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提供制度保障,从而规范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就是一系列规则网络,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交易成本,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合作问题,为组织有效运行创造条件。制度创新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形式,科斯按照成本—收益原理提出了制度变迁的一般原则: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变迁成本时,才可能产生有效的制度变迁。在新制度主义学者看来,制度有六大功能:降低交易成本、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外部效益内在化。由此可见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传统公共产品供给不注重效率,而制度安排必须重视供给的经济效率,因此从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是为了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对于制度效率,罗必良、凌莎(2014)认为它总是针对制度目标而言的,评价制度效率必须和制度目标相联系,包括居于主导地位的主导集团的、代表多数人的主流目标和其他参与主体的个人目标。具体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静态效率。福利经济学把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认为只要某项改进能够在至少不损害一部分人福利的情况下改善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就是有效率的。“一致性同意”尽管能够满足这样的标准,但达成一致同意的高昂的交易成本使其难以成为现实。通常采用的是“卡尔-希克斯标准”,即如果某项改进损害了一部分人的福利同时又增加了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只要福利的增进大于损失,即整个社会净福利增加大于零,就可以认为该项改进是有效率的。二是动态效率。由于制度变迁及其制度选择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交易过程,如果主流目标能够实现,而个人目标受到损伤,由此引发的交易费用必然会反过来降低“卡尔-希克斯效率”。因此,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是激励兼容的,既能维护主流目标又能调动其他参与主体生产性努力,从而形成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制度响应。(www.xing528.com)

本书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边际贡献是:通过对现行农村饮水制度的“卡尔多改进”,形成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其中包含7项制度创新,这为农村其他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为构建闭环制度体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