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升级换代,成为全球领先的导航卫星系统

升级换代,成为全球领先的导航卫星系统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斗一号”是探索性的第一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升级换代,成为全球领先的导航卫星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1.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我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第一步:“北斗一号”,解决有无。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我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一号”是探索性的第一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片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

第二步:“北斗二号”,区域无源。 

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14颗“北斗二号”卫星,即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发射组网。“北斗二号”在兼容“北斗一号”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北斗三号”,全球服务。 

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服务,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

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北斗系统的成功实践,走出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不断扩展为全球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发展道路,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2.身边的北斗

北斗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所说的“北斗的应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在紧急救援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等功能,已实现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交通运输上,北斗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如船舶远洋导航、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汽车自主导航、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以保证现代交通运输系统高效、安全、准确地运行。(www.xing528.com)

农业应用上,北斗农业应用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让传统的农业生产充满了现代化科技的魅力,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当北斗系统结合农田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集成化、系统化应用,让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

|知识链接|

卫星助力全面抗疫与复工复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卫星助力科技抗疫,为取得抗疫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北斗高精度测量火线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基于北斗的无人机、无人配送车应用于疫区医疗物资配送;基于北斗的车联网推动疫情期间交通智能化、精准化。通过卫星通信的方式,建立前方医疗现场与后方医学专家或指挥部的视频连接,医疗会诊车还接入医疗信息网,现场医疗人员可即时获取相关医疗信息资源,并通过卫星通信网络上传。多个系列遥感卫星对部分重点省市在疫情防控各阶段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监测,对部分省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产业园区、工矿企业复工、农作物春耕种植等进行信息监测。

3.世界的北斗

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北斗已经陆续走进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埃及、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缅甸的农业、林业土地规划、大湄公河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和病虫灾害监测管理,文莱的智慧旅游,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等等,都有中国北斗的身影。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中国的北斗,最终的目标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随着推动北斗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标准化组织步伐加快,北斗系统将实现与其他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完全兼容,充分与世界接轨。持之以恒地推动北斗国际标准化进程,也是北斗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4.新时代北斗精神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发来贺电,高度肯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的重大意义和辉煌成就,勉励工程全线大力弘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时代呼唤“自主创新”。北斗系统是自主创新精神的结晶,是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卡脖子”、制造技术鸿沟的背景下,经历千难万险、付出千辛万苦才完成的。其间,科技人员集智攻克星间链路、星载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了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自主创新是强国之基,只有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现实基础。

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呼唤“开放融合”。北斗系统的创建和应用过程中内蕴着开放融合精神。在发达国家制造科技鸿沟的情况下,北斗系统依然积极向世界开放,开展国际交流;组网成功后,依然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融入全球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共享。开放融合精神为中国区域间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念支持;为打造以“一带一路” 公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全球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打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规则和秩序,实现不同主体间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规则和秩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提供理念指引。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时代呼唤“万众一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是“万众一心”精神的生动体现。北斗系统是参研参建的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合奏的一首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北斗系统核心部件铷钟的研制就是组织高校、中科院和工业部门3支研发队伍同步攻坚的结果;长期受国外控制的行波管放大器、微波开关、星敏感器等北斗系统关键产品的国产化,也都是由国内很多厂家同时进入,展开技术攻关。“万众一心”凸显了民族和国家在重大利益上发挥举国体制的特殊意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极大增强了我国制度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

实现中国服务全球乃至领跑全球的时代呼唤“追求卓越”。北斗系统是追求卓越精神的生动诠释。“北斗三号”在实现了全球覆盖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除通过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服务精度外,研制团队开始论证将服务范围向中高轨和深空、水下和室内延伸的可能性,无线电导航同通信相结合的可能性,向研制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北斗导航系统进发。只有发扬追求卓越的精神,精益求精,生产出全球卓越产品,才能有向全球提供服务、实现全球共享、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的物质基础,从而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中心,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的跨越[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