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开新篇——探讨甘肃未来与梦想

生态文明开新篇——探讨甘肃未来与梦想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甘肃2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甘肃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甘肃4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甘肃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明确指出,甘肃要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甘肃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和奋斗目标。新的时期新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甘肃新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开新篇——探讨甘肃未来与梦想

生态甘肃1

甘肃是我们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于青藏高原,成于甘南草原。甘南,因藏传佛教文化独特,风情浓郁而有“小西藏”之称。大夏河,古名漓水,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南源桑曲却卡,北源大纳昂,汇流后始称大夏河。临夏,因大夏河水而得名。夏河多深谷高山,自古为“将兵略地”。《尚书·禹贡》记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甘肃“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和西汉水)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黑河河西走廊三条内陆河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也是古代边关驿口。这里是丝绸之路古道,也是华夏文明腹地。这里巍峨的长城遗迹连绵不断,山峦上矗立的一座座明代峰火台与浩瀚戈壁上的汉代烽燧墩遥遥相峙。来到这儿,仿佛走进了马蹄疾飞、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禹贡》、《山海经》记载:大禹“导黑水至于三危;”“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曾对这个弱水大渊有所记载:伏羲从这里走过,黄帝在这里侍弄一种叫建木的神树。

生态甘肃2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国务院2014年12月18日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甘肃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国家战略。同时,甘肃还是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

生态甘肃3

甘南黄河水源地和黄河甘肃段的生态治理与保护,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生态治理与保护,长江流域甘肃陇东南的生态治理与保护,黄土高原甘肃陇东和中部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与保护,甘肃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走上了区域治理与保护的新路子。

生态甘肃4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甘肃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明确指出,甘肃要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甘肃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和奋斗目标。新的时期新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甘肃新的历史使命。(www.xing528.com)

生态甘肃5

甘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华夏文明文化带“两带”交融贯通的生态经济区,依托黄河和以黄河为主体包括长江与河西走廊内陆河而形成的绿色生态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华夏文明文化带相交相容。使甘肃经济既带有开放经济的特点,更具有文化的色彩,成型为板块相接——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区、兰州都市经济圈生态经济区、陇东南生态经济区,表现在点线相连——东西狭长且依次点缀在丝绸之路沿线。与此相适应,甘肃的生态建设,不仅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绿色屏障建设。

生态甘肃6

由于历史的和其他种种原因,甘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甘肃生态也极为脆弱,总体讲,干旱少雨是基本省情。相伴生地产生了另一个问题:甘肃长期以来处在贫困地区。攻克难题补短板——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交通基础设施战略,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就成为甘肃努力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任务。

大气治污,兰州蓝天工程出现了“兰州蓝”;道路治堵,甘肃交通工程任重道远。

相信,甘肃明天更美好。

(来源:2015年在外省干部考察甘肃时所作的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