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量经济学的英文名称是Econonmetrics,由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瑞希在《论纯经济问题》一文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计量经济学理论逐步系统化,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突破了线性模型,进入非线性、动态化发展阶段。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计量经济学的英文名称是Econonmetrics,由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瑞希在《论纯经济问题》(1926)一文中提出。Econonmetrics有时也翻为“经济计量学”,注重强调该学科从量化分析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现在大部分著作将其翻译为“计量经济学”,强调该门课程是一门经济学,不仅关注计量方法,而且要研究经济发展的数量规律。

计量经济学发展源于对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一般认为,1930年12月29日国际计量经济协会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1941年哈维尔默(Haavelmo)发表了以概率论和统计推断为依据的《计量经济学的概率方法》之后,计量经济学进入一个以方法论研究为主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计量经济学理论逐步系统化,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突破了线性模型,进入非线性动态化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计量经济学发展进入新阶段,计量经济模型规模越来越大,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动态计量经济学等理论分支正式提出,协整理论、面板数据、贝叶斯方法、对策论等理论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并逐步发展完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