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雄安新区:概况与核心症结

雄安新区:概况与核心症结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论述此举,规格空前。因此,雄安新区成立规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重要前提。下一步必须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雄安新区发展的破题之举。调研发现,雄安新区城乡发展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雄安新区:概况与核心症结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含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自成立之初,就高举高打,战略意义突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最具战略高度的一步。《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论述此举,规格空前。

雄安新区政治经济意义比肩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抉择。但与前两个特区不同的是,深圳特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体现经济意义,而雄安新区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并重。三者分别代表中国改革开放三个时期:深圳特区(1980年设立)是沿海改革开放第一响,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设立)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渗透的最重要的一步,前两者均处于改革初期,享受改革最初的经济发展红利;而雄安新区设立,处于改革攻坚期、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承载着推动改革破冰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历史使命。因此,雄安新区成立规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从设立方式看,此前18个国家级新区设立,一般以国务院致省级政府批复函的形式批复,而雄安新区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共同发文宣布,规格高于一般国家级新区。

雄安新区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规划建设,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公里。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调研时,新区正在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调研中也发现新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与短板,亟待解决。

一是公共服务存在不足。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是生活最直接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然而,雄安现有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公共事业仍然是县级城镇发展水平,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职责定位以及未来人口大量集聚产生的需求很不相称。(www.xing528.com)

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亟待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薄弱,道路等级、路网密度、通达程度以及站点配套设施等明显不足,地下管网、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下一步必须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雄安新区发展的破题之举。

三是生活环境仍需改善。调研发现,雄安新区城乡发展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合理,城市面貌陈旧、居民区拥挤、出行不便。当地居民的文明礼貌素养、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相对落后,与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要求尚不协调。

四是“后发劣势”明显。雄安新区地处中国北方内陆,距北京、天津直线距离均在12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无论是从城市集群效应还是雄安自身的产业结构来说,都与深圳、浦东新区有不小的差距。长、珠三角是通过产业扩散形成了良性产业集群,进而发展成为发达的城市群。京津冀的产业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位于京津周边的河北被动接收两地淘汰的落后产能。虽然可以带来当地的经济增长,但不会与京津形成良好的产业互补格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京津无法再依靠低端制造业重复长三角和珠三角曾经的辉煌,这也为雄安新区将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