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解析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解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文斯坦的移民七大定律一经提出就在西方移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和反响,在此基础上,巴格内于1969年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在巴格内之后,1983年,赫伯尔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推拉”理论概念,在假设迁移者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信息充分了解并做出理性选择的假设前提下,赫伯尔认为人口迁移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了迁移者理性思维下的利益比较选择。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解析

推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学者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此后,西方学者赫伯尔、博格、吉佛等从人口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对此进行了充分的完善和发展。[11]

拉文斯坦在1880年出版的《人口迁移理论》一书中,认为人们进行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经济生活,并由此对人口迁移的结构、机制、空间特征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人口迁移七大定律。分别是“经济律”——人们为了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迁移;“城乡律”——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迁移的可能性大;“性别律”——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迁移倾向更强,且以短途迁移为主;“年龄律”——各年龄段人们迁移倾向是不同的,青年人是迁移的主体;“数量律”——移民的数量会随着距迁入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递进律”——中心城市吸纳乡村人口所造成的空缺,将由乡镇周围更边远的居民所递补,直到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波及最偏远的角落;“双向律”——迁移的流向不是单向的,每一股主流都伴随相应逆流而存在。

拉文斯坦的移民七大定律一经提出就在西方移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和反响,在此基础上,巴格内于1969年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巴格内认为,人口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条件,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的不利的生活条件就是推力,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流动就由这两股力量前拉后推所决定。在人口迁出地,产生推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生产率较低导致的经济收入水平不高等。同样,在迁入地也存在一种拉力,形成这种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交通条件、先进的医疗水平等。巴格内同时指出,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优势的基础上,二者同时也各有对立面,换言之,迁入地和迁出地二者本质上是各有其优劣,比如迁出地在推力的同时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拉力,如熟悉的社会环境、家人的存在、广泛的社交网络等,迁入地带来较好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竞争激烈、环境陌生、家人分离等诸多推力。迁移者进行选择的阶段,是在综合权衡、分析两个区域各自综合的推拉力基础上做出的决定。(www.xing528.com)

在巴格内之后,1983年,赫伯尔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推拉”理论概念,在假设迁移者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信息充分了解并做出理性选择的假设前提下,赫伯尔认为人口迁移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了迁移者理性思维下的利益比较选择。随后,李(E.S.Lee)在《迁移理论》一文中,在已有理论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推力—拉力”理论,将影响迁移者行为选择的因素总结为四方面,分别是:与迁入地有关的因素、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个人因素。李在指出流出地和流入地实际上都既有拉力又有推力的基础上,强调了中间障碍因素对迁移者迁移行为的重要影响。他认为中间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距离远近、物质障碍、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移民本人对于以上这些因素的价值判断等,对人口的迁移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