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的环境代价:引发深思

自然资源的环境代价:引发深思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郊区化发展满足了中产阶级追求理想居住环境的市场需求,却使美国社会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其人均能源消耗为欧盟的2~3倍,人均汽油消耗为欧盟的5倍。在某些经济和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种过度城市化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愈演愈烈、令人堪忧。如前所述,拉美地区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的脱节而深陷“过度城市化”的泥沼,城市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自然资源的环境代价:引发深思

英国世界上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也是感受“城市病”最早的国家。正如工业化道路一样,早期的英国城市化也呈现出一种毫无成规、放任自流的行进状态,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口呈爆炸增长,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成为人们追逐的唯一目标,生活环境和质量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城市的街道拥挤不堪,住宅更是参差不齐,从贵族、金融家的豪华宅第到普通居民的后街陋室,并存于城市街头,大多数人的住宅拥挤简陋。[38]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工业废水与工业废气,进入水体和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卫生状况极度糟糕。1832—1886年,伦敦就曾四次霍乱流行,导致上万人丧命。[39]

针对这些问题,彼时的英国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予以整治,短期内效果显著,但要想对它彻底根治,犹如人类要彻底根治自身的疾病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4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彼时英国政府面临的“城市病”在今日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销声匿迹,相反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屡见不鲜、屡禁不绝。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www.xing528.com)

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由于土地制度、机动化和政府错误公共政策等原因,美国郊区化一发不可收拾,并表现为50年代的住宅郊区化、60-70年代的产业郊区化、办公活动郊区化的特征趋势,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过度。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市郊型城镇是美国近现代城镇化进程中最失败的案例。[41]这些城镇围绕中心城市建立,因此各方面完全依赖中心城市。而且,很多市郊型城镇都镶嵌在“绿化带”(包括农田、未开发的湿地、森林及其他自然的生物栖息地)上,低廉的开发成本和大片平地让开发商一哄而上,在建完商品房之后却完全不去考虑必需的配套设施,如商店、购物中心、学校和医院。1940—1990年期间,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47.6%上升到79.5%,而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大都市区的比重则从61.8%下降到40.3%。1970年,郊区人口超过了中心城市人口,也超过了非都市区人口。据林肯土地政策学院所提供的资料:纽约大都市区自1960-1985年间人口仅增加8%,而城市化的区域增长了65%。虽然郊区化发展满足了中产阶级追求理想居住环境的市场需求,却使美国社会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其人均能源消耗为欧盟的2~3倍,人均汽油消耗为欧盟的5倍。

在某些经济和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种过度城市化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愈演愈烈、令人堪忧。如前所述,拉美地区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的脱节而深陷“过度城市化”的泥沼,城市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在拉美国家的许多城市,由于过度的人口膨胀使得城市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许多城市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垃圾满溢、交通拥挤、卫生水平极低等状况。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严重的空气、水体污染使得城市的中心区树木枯萎、呼吸困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用水量猛增,过量抽取地下水使城市从20世纪70年代起下沉了许多,酿成了重大的市政建设问题。[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