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镇化:双重历史使命的挑战

中国城镇化:双重历史使命的挑战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内第三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并出现了以东丽模式等极具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肩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进而为其他地区树立示范标杆的历史使命。

中国城镇化:双重历史使命的挑战

从典型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城镇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和后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90%之间)。初期阶段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现代”社会相对应,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都很有限,城镇化较为缓慢;中期阶段与“现代化”阶段相对应,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工业快速发展能够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期阶段与“后现代化”阶段相对应,农业人口比重已经不大,农业生产须维持社会需要的规模,城镇化又趋于平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提升质量。

目前,中国整体上还处于“现代化”阶段,然而全球化进程的快速蔓延又将我们同时拉入了“后现代化”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一方面需要追赶发达国家,努力发展经济,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发达国家后现代化浪潮的影响和冲击,在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而不得不接受或尝试某些后现代的事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同样,面对双重压力,使得我们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时,也要从双重使命的层面进行整体布局:作为一个超大国家,中国各区域的发展一直很不平衡。反映在城镇化层面,虽然我国目前整体上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但包括天津在内的部分东部省市目前已经步入了中期阶段的后期,在正迈向城镇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阶段的交接点上。因此,从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战略布局既需要继续将重点放在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化”目标,也应未雨绸缪,着手应对城镇化的“后现代化”挑战,向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迈进。(www.xing528.com)

城镇化中期阶段城乡关系的基本特点是经过“城区扩张”“城镇互补”“城乡互动”,城市的现代性力量与发展中的乡村联系起来,基本政策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而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城乡则开始逐步融合,直至实现一体化。因此,从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天津的农村城镇化战略布局既需要继续努力完成农村城镇化的最后冲刺,也需要未雨绸缪,在完成“现代化”使命的同时,着手应对城镇化的“后现代化”挑战,向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迈进坚实的步伐。

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内第三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天津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并出现了以东丽模式等极具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肩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进而为其他地区树立示范标杆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积极借鉴典型国家及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探索安居、乐业、有保障、可持续、可复制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进而为全国树立更多、更具有推广意义的典范,既是天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健康、快速推进城镇化的现实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