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建筑中呈现民族特色风格

在建筑中呈现民族特色风格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玉龙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积淀深厚,为延续历史传统,保留民族特色,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安置点以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寨为重点,不同民族的安置点在建筑风格上各具风格。所以,易地扶贫搬迁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立足现在,也要考虑长远,充分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

在建筑中呈现民族特色风格

考虑到玉龙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积淀深厚,为延续历史传统,保留民族特色,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安置点以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村寨为重点,不同民族的安置点在建筑风格上各具风格。这不仅符合县域社会实际,也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玉龙县的乡村尤其是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所以,易地扶贫搬迁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立足现在,也要考虑长远,充分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

由县规划设计院牵头负责设计安置社区的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来设计若干建筑风格,供搬迁户参考。每个安置点都成立了理事会,具体负责建设方案的落实、建筑风格的选择等工作。一般来说,房屋结构分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两种,在建筑的风格和墙体的绘画上,尽量体现民族的特色。有的安置社区,把民族的图腾作为重要标志画在墙面上。在高海拔地区的房屋一般建一层,低海拔地区的建两层。在两层楼房结构中,楼下的三间布局是中间作为客厅,两边是卧室。如果家庭人口较多的话,楼上再拿出一间做卧室,另外两间做储物间,储存粮食和肥料,存放腊肉,因为这里有杀年猪的习惯。如果再有剩余的空间可以堆放一些杂物,然后,在旁边盖一间平房作为厨房。总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户的生产生活会得到较大的改善。(www.xing528.com)

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在搬迁的过程中,尽量不打乱原来的社会关系,一个自然村寨的农户尽量安排在一起,同民族的尽量集中在一起,尊重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减少搬迁后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通常而言,彝族安置在一起,傈僳族安置在一起。所有的搬迁安置基本上是在一个行政村的范围内进行的,基本没有跨行政村的安置,因为一旦跨界安置,就会涉及户口、土地等方面的问题,调节起来比较麻烦,也容易引起各种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