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者剩余及其影响:商品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异

消费者剩余及其影响:商品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异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可用图3-2来说明。当商品价格上涨为OP2时,购买的商品量为OQ2,这时消费者愿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Q2BP0,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Q2BP2,此时消费者剩余为BP0P2。这表示,当商品价格提高,需求量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减少。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较大,其他物品的消费者剩余相对较小。

消费者剩余及其影响:商品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异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例如,你本来愿意花费5 000元买一台彩电,现在只需花费4 00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1 000元。

延伸阅读

消费者剩余的涵义

消费者剩余的涵义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因为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而实际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即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可用图3-2来说明。

在图3-2中,横轴表示商品量,纵轴代表价格,D是消费的需求曲线,表明商品量少时,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是不同的,当他购买OQ1的商品时,愿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Q1AP0。但是,这时市场价格为OP1,所以他购买OQ1商品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为OQ1AP1。他愿支付的货币减去他实际支付的货币的差额,在图上表示为OQ1AP0-OQ1 AP1=AP0 P1,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当商品价格上涨为OP2时,购买的商品量为OQ2,这时消费者愿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Q2BP0,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为OQ2BP2,此时消费者剩余为BP0P2。这表示,当商品价格提高,需求量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减少。

(www.xing528.com)

图3-2 消费者剩余

注意

理解消费者剩余概念要注意三个问题:

(1)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并不是指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

(2)消费者剩余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购买数量的增加,他从中得到的边际效用也在减少,所以他从每单位货币购买中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在减少,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减少。因而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解释批发价低于零售价的现象。

(3)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较大,其他物品的消费者剩余相对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