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攻坚前贫困村的发展现状

脱贫攻坚前贫困村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精准扶贫以前,岳西县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当中。2012年之前,岳西县村集体收入空白村比例达80%以上。此外,老鸭村境内水系广布、沟壑交错,遇到夏季山洪暴发,堰渠、河坝往往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脱贫攻坚前贫困村的发展现状

岳西县是大别山区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国家重点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作为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核心区,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严重。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均海拔最高的纯山区县,平均海拔600米,加之耕地面积较少,人均不足0.5亩且土壤贫瘠,干旱、强降雨、低温冻害、山洪自然灾害多发,破坏性强,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的发展。

1978年,按照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岳西县有贫困人口31.3万,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6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2%。1978年5月,安庆地区扶贫试点工作在岳西县石关公社(石关乡)展开,经调查评定出扶贫对象258户,全县扶贫工作正式开始。1985年,岳西县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安徽省将岳西县列为全省重点扶贫县,当时全县未解决温饱的人口(绝对贫困人口)24.7万,贫困发生率为72.3%,农民人均纯收入188.5元,分别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58.5%和47.4%。长期以来,“松当灯,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是贫困村百姓陷于深度贫困的真实写照。

农业部经管司201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部统计的58.4万个村庄中,无经营收益的村达32.3万个,比2013年增长1.1%,占总村数的比重为55.3%,比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不含无经营收益的村)12.7万个,比2013年降低7.3%,占总村数比重为21.7%,比2013年降低1.6个百分点;经营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13.4万个,比2013年增长3.0%,占总村数的23.0%,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接近77%的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小于5万元。据相关调查,有接近八成的贫困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而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里面,又有接近半数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此外,一些村由于前期盲目上马发展项目或盲目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导致村级集体经济负债较高。

实施精准扶贫以前,岳西县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践仍在不断探索当中。2012年之前,岳西县村集体收入空白村比例达80%以上。2014年以前,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占比仍不足70%,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多为非贫困村,地域也集中在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庄占比不足50%,美好乡村建设中“缺钱办事”等现实困难较为突出。原有的村集体经济,如村级茶叶加工厂也大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遭到淘汰,各种类型的老旧村集体经济实体倒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不足,村级集体资产收入水平低下,进而导致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短缺。向上要钱的做法不可持续,向下要钱的做法政策不允许,村级自身发展又无力,直接制约着贫困村的脱贫和村级发展能力的有效提升。(www.xing528.com)

2014年建档立卡时,岳西县识别确立的65个贫困村分布在除政府所在地的天堂镇以外的其他23个乡镇,每个乡镇平均3个左右,绝大多数贫困村分布在相对偏远的山区和县域边界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缺乏,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缺乏一定的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发展较为缓慢。加之与现代市场衔接不足,尽管诸如茶叶、高山蔬菜、蚕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销售不难,但在整个产业链中却处于最低端,收益普遍不高。这些贫困村的农户实际上通过传统种植经营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但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和水利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导致长期处在一种温饱式的低收入水平循环中,无法实现家庭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和累积;与此同时,这些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区位条件差,从而导致岳西县特色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发挥不足,农民增收受限。总体来看,这些贫困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性贫困,而是发展性贫困、制度性贫困、结构性贫困。

以青天乡老鸭村为例,青天乡是一个边远山区乡镇,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乡的贫困面大、程度深。在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全乡8个村177个村民组10306个农村人口中,贫困村4个,占全乡行政村的二分之一;贫困户138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2.6%;贫困人口4209人,占全乡农村人口的38.2%。老鸭村位于青天乡北部,距乡政府10千米,距县城36千米。全村辖25个村民组,428户1604人。实施精准扶贫以前,村内无龙头企业,无合作组织,无集体经济来源。“路”和“水”的问题,一直是制约老鸭村发展的两块短板。2014年以前,全村虽通简易公路,但仅有一条4.1千米长的硬化道路,大多数道路还急需硬化。此外,老鸭村境内水系广布、沟壑交错,遇到夏季山洪暴发,堰渠、河坝往往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4个村小组2014年以前无手机信号。地处边远地区,加之村级小学撤并,本村孩子上学变得十分困难。2014年以前,村部沿用20世纪80年代原道义乡政府办公楼,为土砖房结构,村内无任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山高岭大、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无集体经济来源、基础设置建设薄弱,都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屏障。老鸭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39%,建档立卡贫困户213户559人,其中五保户23户26人,低保户58户150人,扶贫户132户383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