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者偏好及其基本假设

消费者偏好及其基本假设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若消费者对A组合与B组合的偏好程度相同,则可以说两种组合的效用水平无差异。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的假定。偏好的完全性的假定保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偏好的可传递性的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消费者偏好及其基本假设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为此,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概念。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也就是喜好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例如,对于A、B两种商品组合,若消费者对A组合的偏好程度大于对B组合的偏好程度,则可以说A组合的效用水平大于B组合。若消费者对A组合与B组合的偏好程度相同,则可以说两种组合的效用水平无差异。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的假定。

1.偏好的完全性

偏好的完全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换言之,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做出,而且也只能做出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偏好的完全性的假定保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

2.偏好的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有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偏好的可传递性的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3.偏好的非饱和性

该假定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此外,这个假定还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是好的东西,而不是坏的东西。在这里,坏的东西指诸如空气污染、噪声等只能给消费者带来负效用的东西。(www.xing528.com)

知识链接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肯德基

很多人对街头随处可见的有白胡子老头的招牌不陌生,看到这个招牌就知道,肯德基快餐店到了。近年来,肯德基在亚洲各国的业务量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韩国,肯德基已经成为快餐业的老大。然而,在美国,肯德基的销量相对其他快餐业竞争者却在萎缩。

为什么肯德基在亚洲和美国的业绩会出现如此的不同呢?秘密就在于亚洲人和美国人的饮食偏好是不同的。大家都知道,肯德基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一系列的炸鸡类食品。这类炸鸡很符合亚洲人的胃口。亚洲人本来就有吃鸡的传统。因而相对于其他的快餐类食品,譬如汉堡、比萨,肯德基就因其符合亚洲人偏好而畅销。

然而在美国,由于美国人担心炸鸡类食品会导致心脏病,因而对肯德基的需求不断降低。在美国,人们更偏好汉堡、比萨类食品。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