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探究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探究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首先要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而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需求定理表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关系。表5-2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从表5-2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既定的货币收入下,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均为10个效用单位。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探究

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首先要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而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即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某物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所消费的商品量的多少。用TU表示总效用,Q表示消费商品或劳务的数量,f表示对应关系。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边际效用。边际概念是经济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边际本身的含义就是增量。边际效用是商品的消费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动量与商品消费量的变动量之比,用MU表示边际效用,ΔTU表示总效用的增加量,ΔQ表示商品消费的增加量,则边际效用公式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如果一个消费者在连续一杯一杯地喝水,下面用表5-1来表示他喝水过程中获得的一系列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表5-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关系

在表5-1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因缺水而生命垂危,第1杯水的边际效用是挽救生命,其效用最大,消费者的效用评价是8个效用单位。第2杯水的边际效用是使消费者基本上恢复精力和体力,其边际效用与第1杯水相比,消费者的效用评价减少到6个效用单位。第3杯水的边际效用只是帮助消费者解渴,其效用递减,边际效用只有4个效用单位。第4杯水对消费者已经完全没有用,其边际效用为0。第5杯水给消费者带来了不适,其边际效用为负值。由此可见,随着水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根据表5-1的数据,横轴表示某种的消费数量,纵轴表示消费商品所带来效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5-2所示。

图5-2 总效用、边际效用曲线

(a)总效用曲线;(b)边际效用曲线

在图5-2(a)中,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相应地,图5-2(b)中TU曲线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一条曲线。如果将两个图结合分析,MU与TU的关系为:

当MU>0时,每喝一杯水得到的MU都是正值,因而TU上升;

当MU<0时,每喝一杯水得到的MU都是负值,因而TU下降;

当MU=0时,则喝第4杯水时,MU为0,因而TU达极大值。

即,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经典案例】

吃三个面包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一)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基本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形是普遍存在的。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

1.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数量越多,他的满足或对重复刺激的反应能力就会减弱。这就是说,人们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但由于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来说却是有限的。最初欲望最大,因而增加一单位某物品的消费时满足程度也最大,随着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也降低,以致当欲望消失的时候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这就是所谓的“负效用”。

2.由物品本身的多样性引起的

每种物品都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消费者总是首先将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然后再用于次要的用途。当他把某物品第一单位用于最重要的用途时,其边际效用最大,当他把第二单位用于次要的用途时,其边际效用相对小了,按顺序继续用下去其用途量,如对于沙漠行者来说,在只有一单位水时,他必然会用它作为饮料,以维持生命,这时水的边际效用极大,总效用也大;如果再增加一单位水时,饮用已不成问题,就可以用于洗脸、漱口,但其重要性已经降低。由于水的增加而获得的总效用是增加的,但边际效用却在减少。(www.xing528.com)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表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即商品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之所以出现这种关系,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我们知道,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获得效用,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用这种价格所购买商品的效用大小。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货币所购买的商品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愿意用3元钱购买一本书或一瓶饮料,是因为这一本书或一瓶饮料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种物品所愿意支付的货币的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大小。如果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大,他愿支付的价格就高;相反,如果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小,他愿支付的价格就低。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的增加,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见表5-2。

表5-2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

从表5-2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在既定的货币收入下,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均为10个效用单位。当消费者购买第一单位商品时,消费欲望最高,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为100,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0元;随着消费者消费欲望的降低,他从商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也逐渐降低,分别依次为90、70、20、5,相应地,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依次降为9元、5元、2元、1元。由此可见,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反方向关系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造成的。

三、消费者均衡

(一)效用最大化原理

消费者在消费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满足欲望的手段即消费者收入是有限的,同时消费者也不能无偿获得商品。从主观上讲,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满足;但客观上有时是不允许的,它受到许多限制,最主要是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的限制。如果把主观愿望和客观限制结合起来,将有限的货币与可买到的商品作合理的分配,以求得最大效用,这个问题被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消费也就是要把自己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使自己从这些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也称为效用最大化选择。

假设一个消费者把全部收入用于两种物品面包与唱片的消费,在收入与价格既定时,他对面包和唱片的消费可以有以下的不同组合,见表5-3。

表5-3 消费者均衡

当消费者消费2张唱片和6个面包时,其总效用最大为313。改变这种组合,增加面包减少唱片或减少面包增加唱片都会使总效用减少。此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主要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化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实现均衡条件是: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即定、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消费者在每一种物品上花费的最后一元钱的支出,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边际效用,这时消费者才能从他的购买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或者说,消费者要实现均衡必须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Q1,Q2,…,Q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的数量,MU1,MU2,…,MU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的边际效用,则上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上述公式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为便于解释,我们以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为例,购买两种商品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写成:

【经典案例】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元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上的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低于或大于10元钱,则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我们前面讲到商品的连续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你储存的货币越多,购买物品就越少,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在增加,明智的消费者就应该把一部分货币用于购物,增加它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卖出商品,增加货币的持有,也能提高它的总效用。通俗地说,假定你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你银行存款有50万,但你非常节俭,吃、穿和住都处于温饱水平。实际上这50万足以使你实现小康生活。要想实现消费者均衡,你应该用这50万的一部分去购房、一部分去买一些档次高的服装,银行也要有一些积蓄;相反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则会使生活陷入困境。

经济学家的消费者均衡的理论看似难懂,其实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已经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理论。比如你在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下是买房还是买车,你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你走进超市,见到如此之多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的服装。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样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